孔子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周金旺读《论语》之三

藏家372 关注

收藏于 : 2021-10-11 14:15   被转藏 : 2   

孔子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周金旺读《论语》之三

华声在线 2017-10-08 10:54

每次我翻开《论语》,我就会读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我行动,充满动力。这是我在工作极度繁忙的情况下,愿意解读《论语》的力量来源。-----周金旺

《论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七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第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述而第七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 ——子罕第九

我们读《论语》最关键的要诀在于要努力通过这些文字走进孔子的内心,理解孔子的所思所想,理解孔子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理解孔子对于人生意义的阐述,进而参照自己的所思所想,确立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使命,修正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那么,通过《论语》一书,我们看到孔子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呢?是从政为官吗?是谋生致富吗?是教书育人吗?孔子幼年苦难卑微,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做过卑微的职业以谋生,谋求获得各种机会从政,从政之后又因得罪鲁国权贵而被迫辞职,周游列国14年。孔子从30岁开始设坛讲学、教书育人并且坚持一生。这些具体的职业是孔子的理想与追求吗?显然不是,孔子从未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局限于某个具体的职业,甚至事业,而是通过这些职业或者事业,去实践他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去践行他的人生使命与意义。

孔子自己是如何描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呢?《论语》有两句话非常关键。其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从自己的角度描述了他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志于践行天道,恢复人们对于上天的敬奉;将这样的大道内化成为我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品德与人格;进而,成为充满大爱、爱人如己的仁者;又在能够在诗书礼乐之中获得游戏一般的快乐。其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句话从他人的角度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孔子说自己一生的追求是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我的存在,让天下的老人们可以安顿身心;由于我的存在,让朋友们都可以托付信任;由于我的存在,孩子们可以有人生楷模去缅怀。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可能身份卑微,可能没有富贵,可能坎坷失意,然而不管成败得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摆脱自身的价值体认,以及跟这三种人的关系。人人都有生我养我的父母长辈,人人都有一辈子相随相伴的朋友,人人也都有自己的儿孙晚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叩问自己的内心之门,当我们对社会做出承诺,对历史做出担当,当我们追求创业成功之后,我们身边这三种人,有没有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多快乐和幸福了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问题。今天,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有的化工企业污染一方水土,有的采矿企业破坏山川河流,有的互联网企业不惜利用人性的阴暗面……其中的问题,有的法律可以解决,有的需要社会的良知。

孔子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虽然颠沛流离,困顿坎坷,却不改初衷。在自己进入晚年的时候,孔子感慨最多的是时光易逝,岁月易老,而自己理想和抱负尚未实现,心中充满着生命眷念与壮心未已的情怀。

有一次站在大河之滨,俯瞰滚滚而去的江水,心生无限感慨:“美好的生命时光就如同这奔流不息的江水,不断地流逝。”就天地宇宙而言,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时间四季而言,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就人生而言,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就历史而言,中国历史到了五帝时代,不再有三皇,到了夏商周,不再有五帝。孔子生在春秋乱世,想见西周盛况,也见不到,只能梦见周公而已。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回来。

孔子在崇尚强权、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周公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一生追求实现敬天爱人、礼乐盛行的美好社会。然而,孔子的理想未能实现。在自己感到老了的时候,他以很久没有梦见周公而心生感叹。孔子此叹,乃是感于年迈体衰而不能见用于世,固所秉持的理想不复能行。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孔子的这一声感叹,发生在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此时孔子已经七十一岁,回到鲁国也已经三年了。期间,孔子删诗正乐、作春秋等,一心整理文化典籍,并培育弟子。孔子已知其心中理想不能由自己实现,故寄托在教育事业上,接续传统,教育弟子,以待后人开创新的局面。凤鸟,也就是凤凰。麒麟、凤、龟、龙是中国古代四大瑞兽,被称“四灵”。凤鸟、河图的出现,都是圣王将出的瑞兆。但是,麒麟来了,却不幸死去;凤鸟、河图不见踪影,孔子所期望的圣人行王者之道更见途穷日暮,孔子怎能不哀叹“吾已矣夫”!两年后,他自己也在“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感叹与伤痛中逝去。

然而,理想的火焰与光芒却可以穿越时空,文化的种子可以随风传播生根发芽。2500年以来,孔子的理想与追求影响了一代代最卓越的中国人,使他们在现实功利之上,还有着生生不息的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责编:李雯雯]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372 关注

文章收藏: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