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李泌告诉你,他如何做到任职4代皇朝?职场求生秘技!

流星石 关注

收藏于 : 2019-11-05 21:15   被转藏 : 1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说的是发生在唐朝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的故事。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也就是故事的时代背景。

剧中的靖安司首脑李必,他虽然年轻,但是手段犀利,杀伐果断,外表看似清高孤傲,实质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他忠于太子,但是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盘算,就是想成为下一任的宰相。

李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一切艺术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那现实中,有没有和李必的形象相似的人物呢?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少年“神童”,南岳第钦赐隐士(道士)

李泌,南北朝时代北周太师李弼之六世孙,唐朝无房县令李承修之子,由于出生世家,李泌从小就受到严谨的教学,为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泌7岁的时候就能做文章,而且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

李泌成年之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易经》,经常游历名川大山,仰慕神仙不死之术,精通修身修道之术。

后来,李泌入朝为官,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德宗的时候,甚至官至宰相。

能够经历四个朝代的人物都不是简单的人物,李泌是如何做到在各种宦官势力和不同外戚的掌控下独善其身,还有所作为?

李泌图片

一、主动“让功”的大智慧,将所有的功劳都让给皇帝。

唐德宗时期,李泌担任宰相。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族出于对李泌的信任,要求和唐朝联姻。但是德宗皇帝早年在回纥族那里受过羞辱,所以对回纥充满深仇大恨,不同意联姻。

李泌该怎么办?总不能不顾民族大义吧,纠结中。

正在这个时候。边关告急,驻军要求补充军马,但当时的大唐国库已经空虚,无以为继。

李泌就对德宗说:“陛下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的价格可以比现在降低10倍的”。

德宗皇帝不信,就问李泌是什么方法?李泌就说:“可以和回纥讲和”。德宗皇帝说:“你想都不用想”。

虽然,德宗皇帝拒绝了讲和,但是李泌并没有放弃,他知道操之过急,言之过激,只会办不成事,反而招来皇帝的反感,给自己带来灾难。

于是,李泌换了另外一种方法,用渗透的方式引导德宗皇帝,前后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多达15次的陈述厉害,终于将德宗皇帝说服了。

李泌图片

这就跟我们在职场上,要做成一件事情是有很多种方法的,但是能选择用一种对方能够接受的方法,这才是个人的智慧体现。

说服了德宗皇帝后,李必又和回纥的首领和谈,让他们接受唐朝的五个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称臣。于是,德宗皇帝既摆脱了困境,又挽回的面子,非常高兴。唐朝与回纥关系终于得到缓解,完全是李泌力尽艰苦,一手促成的。

当德宗皇帝问李泌:“回纥人为什么这样听你的话?”这时,考验智慧的时候来了。

李泌是一个极富政治经验的人,他知道怎样说会令皇帝高兴,他对自己只字不提,然后恭敬地说:“我哪有那么大的力量让回纥人听话,这全都是仰仗陛下的威严”。

李泌的话果然让德宗高兴得不得了,怎么不对他更加宠信呢?

在历史上,因为太过自满并且锋芒毕露而被皇帝排挤甚至杀头的人,还少吗?例如韩信、许攸等等,这些居功自傲的大臣,很少可以善终的。

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居功自傲,往往都是很危险的。

李泌图片

二、“该仕则仕,该退则退”的大智慧。

人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特别是在官场上,起起伏伏很自然,但如何做得进退自然,这就是需要智慧了。

李泌在他的仕途中,至少有三次主动离开权力中心以求自保。

1、第一次选择离开仕途是在唐玄宗的时候。因为李泌上书玄宗,议论时政,受到了杨国忠的嫉恨,说他讽刺朝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泌干脆辞官隐入名山修身养性。

1、第二次离开仕途大约是在肃宗至德末乾元初。当时李泌是肃宗的心腹,经常陪伴肃宗身边,出谋献策,虽然没有担任要职,但都“权逾宰相”。结果又招致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为了避免随时发生的灾难,李泌又一次主动要求离开权力中心,进衡山修道。

3、第三次离开权力中心,大概是在代宗大历年间。代宗非常欣赏李泌,他刚一登基,马上就把李泌从衡山招进京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是当朝的权相元载和李泌关系不佳,总认为李泌不愿意归附自己,想找机会整治李泌。李泌知道后,再一次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李泌剧照

数次离开朝廷,又数次回归朝廷,而且一次比一次受重视,这是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李泌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得利于他适当的处事方式和宽大的心态,每一次的离开,虽然不敢断定他没有怨心,但是也没有听到他的怨言。

李泌就像一只聪明的狐狸,无论是大王是老虎还是狼,他都有相应的方法去调整、去适应。这份智慧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在职场上我们也要调整好心态,多用心去观察去思考,选择用最佳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你觉得这个李泌和《长安十二时辰》的李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欢迎分享。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苍海一文”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流星石 关注

文章收藏:6618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