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女儿的别名》

韵竹

收藏于 : 2019-11-05 17:18   被转藏 : 1   

编著:田家双



女儿的别名

Happy Women`s Day


阿囡

方言。对女儿的亲昵称呼。茅盾《林家铺子》:“林大娘慌得没有工夫打呃,挣扎着说:‘阿囡,呃,不要哭。过了年,你爸爸有钱,就给你制新衣服,呃,那些狠心的强盗!’”


阿媛

方言。对女儿亲昵称呼。越剧《三摆渡》:“说起我阿媛,真要咪咪笑,生活样样会,技术算头挑。”另,淑媛。宫中女官。南朝 王融《永嘉长公主志铭》:“作仪阿媛,取俪汉妃。”


爱女

指宠爱的女儿。《战国策·楚策二》:“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好玩习音者以欢从之。”《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僖公曰:‘吾有爱女,年虽未笄,颇有才慧,倘不弃嫌,愿为待年之妇。’郑庄公唯唯称谢。”宋 王迈《爱女》:“爱女有家后,沉疴未下床。”元 李好古《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第一折:“这鲛绡手帕,果是龙宫之物。眼见的那个女子看的你中意了。只是龙神搥暴,怎生容易将爱女送你为妻?秀才,我如今圆就你这事,与你三件法物。降伏着他,不怕不送出女儿嫁你。”明 楚石梵琦《北邙行》:“娇儿聪明尚贵主,爱女秀丽专椒房。”


嫡女

正妻所生之女儿。《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



帝姬

皇帝之女儿。宋徽宗政和三年,仿周代王姬称例,改称公主为帝姬,长公主为长帝姬,大长公主为大长帝姬。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政和间,始采周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郡主曰宗姬,县主曰族姬。”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本朝制度,多循用前代故事。皇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诸姑称大长公主。至徽宗末年,一例改作帝姬。建炎元年六月八日,臣寮建言不便,以为古者妇人称姓,故周曰王姬,犹宋子、齐姜之类是也。本朝为商后,非姬姓,不可以称。用是改正。”《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七:“老夫得罪合当北迁,但帝姬未嫁者敢乞留荷大惠也。”


帝女

皇帝之女儿。南朝 王俭《国史条例议》:“又立《帝女传》,亦非浅识所安。”唐 李白《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唐 袁不约《长安夜游》:“凤城连夜九门通,帝女皇妃出汉宫。”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偶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另,炎帝之女精卫。唐 岑参《精卫》:“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唐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又,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又,指帝尧的之女娥皇、女英,同嫁于舜,即湘妃。南朝 吴均《登二妃庙》:“朝云乱入目,帝女湘川宿。”唐 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庄应制》:“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唐 许浑《送友人归荆楚》:“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又,秋菊的别称。


帝子

指娥皇、女英。相传为尧的女儿。亦泛指帝王的女儿。《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南朝 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唐 麻温其《登岳阳楼》:“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明 徐祯卿《古意》:“帝子葬何处,潇湘云正深。”明 杨基《岳阳楼》:“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另,帝王之子。唐 王勃《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 吕岩《敲爻歌》:“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锉锐分。”唐 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



凤女

女儿。唐 李商隐《西溪》:“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唐 李商隐《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宋 向子諲《临江仙》:“麟孙凤女,学语正咿呀。”另,帝王之女,即公主。唐 沈佺期《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又,指秦穆公之女儿弄玉。宋 吴文英《水龙吟·有人独立空山》:“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腹女

亲生女儿。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住住,其母之腹女也,少而敏慧,能辨音律。”


公主

帝王诸侯之女儿的称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宋 高承《事物纪原·天地生植·公主》:“《春秋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者主之,谓之公主。盖周事也。《史记》曰:公叔相魏,尚魏公主,文侯时也,盖僭天子之女也。《春秋指掌碎玉》曰:天子嫁女,秦汉以来,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唐 刘得仁《马上别单于刘评事》:“庙谋宏远人难测,公主生还帝感深。”五代 冯鉴《续事始》卷十:“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明史·公主传》:“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对某些妇女的尊称。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汉礼,皇后采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


姑娘

指女儿。《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另,年轻的女子,多指未婚者。《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红楼梦》第三回:“一面听得人说:‘林姑娘来了!’……贾母又叫:‘请姑娘们。今日远客来了,可以不必上学去。’”又,父亲的姊妹,姑母。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辞别了姑夫姑娘,我就出去了。”《老残游记》第八回:“姑娘者,姑母之谓也。”



姑子

女儿。《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欢好曲之一》:“淑女总角时,唤作小姑子。容艳初春花,人见谁不爱。”总角指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另,指出家修行的女子。《红楼梦》第十五回:“凤姐也嫌不方便,因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静虚说了,腾出几间房来预备。”又,丈夫的妹妹。


闺爱

称他人之女儿。明 陶宗仪《辍耕录·爵禄前定》:“公年少时,尝馆授巨室,其闺爱中夜来奔,坚拒不纳。明旦,托以他故,敛书告别。”


闺妮

方言,指女儿。《中国歌谣资料·山西平定民歌·十人看见十人伤》:“十人看见十人伤,炸死女人田埂上,两岁孩子叨着奶,五岁闺妮哭亲娘。”


闺女

女儿。《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疼咱们闺女,有个不疼咱俩的。”另,未婚的女子。唐 卢纶《七夕》:“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真珠姬道:‘我是宗王府中闺女,你每歹人怎如此胡行乱做。’”


闺秀

女儿。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后以“闺秀”称大户人家的有才德的女儿,多指未婚者。宋 彭子翔《贺新郎》:“看浮花、浪蕊飞尽,娟娟闺秀。柳带草蒲堪绾结,只绾同心未就。”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别驾》:“此必主人闺秀所居。”



虎女

尊贵家族或有钱人家的女儿。《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三侠五义》第三十一回:“我们将门中岂无虎女?”柳亚子《金缕曲》:“掌上明珠原磊落,虎女从来不朽。”


皇女

指皇帝的女儿。公主、郡主、翁主、王姬、帝姬等封位,都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册封。而皇女一词,无须册封,只要是皇帝女儿,皆可称之为皇女。


假女

前妻之女或前夫之女。汉 刘向《列女传·珠崖二义》:“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若继母与假女推让争死,哀感傍人,可谓直耳。”另,义女,养女。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北曲王团儿假女小福,为郑九郎主之。”清 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妾身姓李,表字贞丽……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王季思注:“义女,养女。”


郡主

郡公主。晋始置。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明清则亲王女为郡主。《世说新语·贤媛》“桓公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南朝刘孝标注引《妒记》:“桓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



季女

小女儿。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长安嫁吴郡陆畅,其季女后夫人之子。”另,少女。《诗·小雅·车辖》:“间关车之辖兮,思娈季女逝兮。”郑玄笺:“思得娈然美好之少女有齐庄之德者往迎之。”明 杨慎《娈童崽子》:“北齐许散愁,自少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明 王世贞《鸣凤记·仙游祈梦》:“当今小人得志,季女斯饥。学生虽得侥幸,未知究竟如何。”


令爱

亦作“令嫒”。对他人女儿的敬词。《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侯道:‘无甚事,闲问则个。适来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令爱幺?’待诏道:‘正是拙女,止有三口。’”《西游记》第二三回:“八戒道:‘娘,你上覆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


令媛

犹令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客曰:‘确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再三言之而主人不可,客有惭色曰:‘胡亦世族,何遽不如先生。’”


娜妮

方言,女儿的意思。如张家娜妮,李家娜妮。


逆女

指忤逆不孝的女儿。蒲仙剧《父子恨》第四场:“今天子恭行孝治,忤逆为诸罪之首,你父兄不能伸教诲,有此逆女。”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我卓门不幸,生下这种逆女。”



千金

千金,原本用于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元代之后开始用于指官宦女儿的尊称。《红楼梦》第五七回:“薛姨妈叹道:‘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另,指很多的钱财。《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千金小姐

对别人女儿的美称。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四折:“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你也见过一个千金小姐合强盗撤对儿的幺?”


王姬

帝王或诸侯之女儿。周,姬姓,故称王姬。《诗·召南·何彼襛矣序》:“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陆德明释文:“王姬,武王女,姬,周姓也。”《《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北周 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春则帝女采桑,秋则王姬筑馆。”唐 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清歌棠棣美王姬,流化邦人正夫妇。”唐 李商隐《寿安公主出降》:“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唐 任希古《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帝子升青陛,王姬降紫宸。”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政和间始采周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公主之号,建炎初已复之。”宋 王奕《木兰花慢》:“问六朝五姓,王姬帝胄,今有谁存。”


王女

古时封王者之女儿。《通典·礼十九》:“(显庆)三年又诏曰:‘古称厘降,唯属王姬。比闻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深乖礼经。其县主嫁宜称适,取王女者称娶,仍永以为式。’”



王主

汉诸侯王之女儿的封号。《汉书·成帝纪》:“赐诸侯王、丞相……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黄金。”颜师古注:“张晏曰:‘天子女曰公主……王主,王之女也。’王主则翁主也。王自主婚,故曰王主。”


翁主

汉代诸王之女儿的封号,犹后世之郡主。《史记·大宛列传》:“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乌孙,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裴骃集解引《汉书》:“江都王建女。”汉 贾谊《新书·匈奴》:“尊翁主,重相室。”《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唐 颜师古注:“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


息女

亲生女儿。《史记·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张守节正义:“息,生也。谓所生之女也。”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魏大司马曹休所统中郎将谢璋部曲义兵奚侬息女,年四岁病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门生有个息女,生得虽不十分怎样,却还略知大义。”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使凡略于他部之妇,其息女皆从母姓,则无嫌于内娶。”


仙凤

喻帝王之女儿,公主。唐 李峤《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 ”



贤女

敬称他人之女儿。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诸葛道明女为庾(庾亮)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今者,幼儿已冠,贤女谅亦及笄,苟未订盟,愿如夙誓。”另,有才德的女子。《诗·陈风·东门之池序》:“《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红楼梦》第四回:“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县主

郡王之女儿。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赵普以元勋诸女封郡主,高怀德二女特封县主。”明 胡侍《真珠船·公主翁主》:“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郡王女为多罗格格,汉文称县主。”


小女

称自己女儿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清 李渔《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如海又说:‘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另,年幼的女儿。唐 杜甫《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又,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唐 牛肃《纪闻·吴保安》:“安居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又,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行女

女儿,指次女。三国 曹植《行女哀辞》:“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三年之中,二子频丧。”清 梁章巨《称谓录·女》:“曹植又有《行女哀辞》……行女盖其次女之称也。”


养女

收养的非亲生之女儿。《宋书·沈怀文传》:“怀远纳东阳公主养女王鹦鹉为妾。”清 徐瑶《太恨生传》:“未几某死,遗一女无依,寄养豪右某家。某家妇悍,名曰养女,实婢蓄之。”另,生养女儿。《太平御览》卷四八五引《六韬》:“太公曰……养女太多,四盗也。”唐 白居易《晚桃花》:“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又,为偷情而供养关系不正常的女子。《水浒传》第六回:“只被廊下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将钱养女,长老禁约他们不得。”《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一个孩子,任着他养女吊妇的,弄的那鬼,说那踢天弄井待怎么!”


遗腹女

指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女儿。《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清 钱谦益《张昭子墓志铭》:“昭子娶苏氏,生遗腹女,曰慰家。”


遗女

丧父之女,即孤女。《左传·襄公十二年》:“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杂事秘辛》:“臣父故大将军乘氏忠侯商之遗女,未闻训诫。”《宋书·礼志一》:“臣从祖弟故散骑侍郎准(何准)之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而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孺人率领元广前妻遗女,出来拜谢使君。”另,谓遗逸的美女。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乃使相国范蠡进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国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蠡献之。’”



义女

非己所生而抚养或收认的女儿。唐 许浑《题义女亭》:“至今乡里风犹在,借问谁传义女铭。”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小娘子本为义女,他却诈作亲生。”《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我举眼无亲,见了你,如见我女儿一般。你做我的义女肯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当女儿嫁的。不信,你到他家去查那婚帖。我们写的是义女,不是甚么鸦头。”另,行义助人的女子。《镜花缘》第二六回回目:“遇强梁义女怀德,遭大厄灵鱼报恩。”


谊女

义女,干女儿。《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初,季安娶洺州刺史元谊女,生子怀谏,为节度副使。”柳亚子《赋诗谢若虹夫人》序:“若虹为徐宗汉女士所出,克强先生之谊女也。”


契女

也叫义女、谊女。指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因感情好而相约为父女、母女,中间可经口头或正式仪式,即非亲生的而抚养或收认的女儿。


玉女

对他人之女儿的美称。《礼记·祭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郑玄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于玉比德焉。”《史记·秦本纪》:“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唐 张谔《三日岐王宅》:“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宋 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另,美女。《吕氏春秋·贵直》:“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高诱注:“玉女,美女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又,仙女。《神异经·东荒经》:“(东王公)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朱熹集注:“玉女,青要、乘弋等也。”汉 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虙妃。”刘良注:“玉女,太华神女。”唐 李商隐《寄远》:“桓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清 龚自珍《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于云涯。”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元女

女儿,指长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杜预注:“元女,武王之长女。”晋 潘岳《杨仲武诔》:“其母郑氏,光禄勋密陵成侯之元女。”唐 苏颋《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孟孙家代宠,元女国朝封。”


掌珠

亦作掌上珠、掌上明珠,特指女儿。南朝 江淹《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凄,痛掌珠之爱子。”唐 白居易《哭崔儿》:“掌珠一颗儿三岁,鬓发千茎父六旬。”唐 王宏《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清 查慎行《中山尼》:“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掌中珠

特指女儿。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唐 杨虞卿

《过小妓英英墓》:“别我已为泉下土,思君犹似掌中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他嫂嫂惜似掌中珠。”


宗姬

北宋末,郡主改称宗姬。《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诏曰:‘……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宋宝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


族姬

宋政和间对县主的改称。即郡王之女儿。《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诏曰:‘……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称王姬,见于《诗》《雅》。姬虽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宋史·列传》卷一百零七:“高公老妻不辱而死,诏赠节义族姬。”《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十二:“知寨高公老妻,族姬也,公老尝携族姬以金玉器与卜漏辈饮思峨洞,卜漏艳之,故来攻。”《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有个女儿名唤真珠,因赵姓天潢之族,人都称他真珠族姬。年十六岁,未曾许嫁人家,颜色明艳,服饰鲜丽,耀人眼目。”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韵竹 关注

文章收藏:4655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