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赵孟頫书法,这3点掌握好了,4个月即可速成

藏家121 关注

收藏于 : 2019-06-25 19:44   被转藏 : 1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当时元朝最高的统治者忽必烈破天荒的召见了一个江南凡夫,这次会面后,忽必烈高兴不已,认为这个人神采飞扬,气宇轩昂,可以称得上是神仙人物!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记载了这段传奇性的会面:

至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以之入见……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到底是谁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代如此厚赞呢?这个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他也是当时南方文人的领袖和代表。

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喜欢赵孟頫,跟他当时在南方世人心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忽必烈很显然是想拉拢赵孟頫。而赵孟頫本人的成就、造诣也当之无愧,即使他不是南方世人对 代表,也足够配得上这样的称呼了。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中说:

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用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

在这段记载中,赵孟頫才气过人,记忆力超群,这自然为他之后的书法艺术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赵孟頫的字非常潇洒,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很多人都喜欢它的书法。前段时间,有书友想要了解如何学习赵孟頫的书法,我认为大部分在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上走了很多弯路,这是非常可惜的。

而事实上,只要掌握好了三点,就可以在四个月时间内突破赵体书法!下面就谈一下我的3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深入的了解赵孟頫的人生经历

(1)他的身份和他的艺术成就

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我是在学习他的书法,而不是去做一个历史学家,为什么要去了解他过往的历史,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情感状况,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呢?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么我认为你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赵孟頫的书法,他在创作这些书法作品的时候,是深深的融入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他对于人生的感悟的。每一个他所经历的事件,都是对他书法作品和他书法风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他在写《胆巴碑》的时候,他是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的心情如何?他写这块碑的目的是怎么样?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书法创作时期的心情。

关于赵孟頫的经历我想我们最应该了解的一点就是他的身份,因为他的身份很特殊,所以他的书法成就和风格面貌也就不同。

(2)特殊的身世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中这样记载赵孟頫的身世: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訔集贤大学士,封魏国公。

在这个描述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个就是他的血缘关系,他是“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这表明他是宋朝的皇亲国戚,第二点就是他不仅在元朝当官,而且他还在宋朝当官。

这两点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孟頫的身份和他后来选择的冲突。

(3)矛盾冲突下的艺术创作

所以,赵孟頫仕元,在当时乃至于后世一些腐朽的道学家看来,赵孟頫无疑是不忠不孝的。不忠是因为他去侍奉元朝,不孝是因为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去在元朝当官。

所以赵孟頫在元朝当官压力很大,心情很坏,其书法也常常流露悲伤之情。

那么,我们只要把它创作这些书法的时候,他所经历的一些感受,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艺术追求搞清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临摹的时候,更好地去接近他的想法,去揣摩他的想法,然后在他想法的基础上,逐渐的去加以改造,把自己代入到他生活的那个情境里面,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临摹他的书法作品,更接近他的艺术风格了。

因此,我们之所以要搞清楚他的人生经历,其实主要是搞清楚他的心理状态,因为我们知道,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精神活动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活动,那么心理上的活动就会影响到人们外在的表现,艺术作品更是如此。艺术创作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心理因素在这方面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艺术作品实际上其实都是心理活动的产物。

如果我们能把赵孟頫在每一个人生阶段,他的心理活动搞清楚了,那么我们再去学习他的书法就非常得心应手了,就可以很快的入手了。

这个时候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去学习他的书法,你的效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你有可能只用四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比别人要高的水平。

第二,打好楷书的基础

(1)不可直接入手他的书法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赵孟頫的楷书就不是楷书了吗?或者说我们就不能一开始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或者说楷书?

从理论上来说,我不建议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从一开始就从学赵孟頫入手,尤其是你没有任何艺术上的天分,你没有任何艺术上的基础,完全是零基础,就开始赵孟頫的书法,那是最糟糕的状况。

之所以这么样说,是基于两个比较重要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他的楷书完全不适合初学者学习。

赵孟頫的楷书只要我们拿过来,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他的楷书更像行书,也就是说赵孟頫的楷书并不是真正的楷书,他的楷书更介于行书和行楷之间,是一种比较流动和潇洒的字体,这种字体在艺术上来说,他的成就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难以驾驭的。如果你没有行书或者楷书的基础,一开始就去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就会造成你的楷书非常的油滑,浮躁,没有根基,最后显得软弱无骨甚至面目可憎,所以我不建议你从一开始就学习赵孟頫的楷书。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

中年:

“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

这一点说明赵孟頫本人的书法也是学习前人的书法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学习他的书法也应该打好书法的基础。尤其是“八法”,实际上这个“八法”就是楷书,因为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所以八法后来代替楷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楷书,尤其是唐楷。

第二点就是赵孟頫的楷术艺术成就非常的高,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书法基础的人来说,是难以驾驭的。

他的楷书变化多端,规律性不是很强,也不是非常的明显,需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总结和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不建议你们去直接学习赵孟頫的楷书。

赵孟頫还临摹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

正如文嘉所说:

“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

虞集称他:

“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学习他的楷书时候,最好把他的楷书当作行书来对待,如果我们把他的楷书当作行书来对待,那么我们就必须有一定的楷书作为基础,才能够去学习行书,那么谁的楷书比较适合作为他的楷书基础呢?

那么,该以谁为基础呢?

我认为比较适合的有王羲之的楷书,柳公权的楷书,欧阳询的楷书和颜真卿的楷书,这四位书法家的楷书都非常的好,而且艺术水平也相当的高,除了颜真卿在风格上和他有一定的不同之外,其他的书法家在风格上,在笔法上,在法度上都和他的书法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拿他们四位书法家中的任何一位来进行学习,当我们把他们的楷书给学习好了之后,就可以着手去了解和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了。

第三,仔细而又高效的临摹

(1)普遍的法则

我认为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点,这一点不光适合于赵孟頫书法的学习,同时也适合我们对其他书法家书法的学习。

如果我们想要用更短的时间来赶上别人花了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那么我们唯一的一个最为明智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去节省我们的时间,而我们的时间主要浪费在了大量的临摹学习上,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效率在临摹和学习上加以提高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反超。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临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和认真,其实临摹就是一个重复和再现的过程,只要我们把赵孟頫的楷书给吃透了,然后,我们在临摹的时候仔细对照,加以反馈,慢慢思索,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和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了。

(2)临摹的重要方面

那么我们应该临摹哪些方面呢?赵孟頫自己就曾说: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他认为学习书法笔法和结构非常重要,但是结构要比笔法重要。学习书法进步的唯一途径和,就是临摹学习古人的书法。因此,我们在临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这两个方向入手,不要一下子临摹太多,而是要慢慢的来,要记住一句话,有时候慢,其实就是快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是用了非常非常缓慢的方法,实际上,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成长最快的,不要想着去走什么捷径,去抄帖,把他的字帖抄下来,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你要把每一个字吃透,然后再去弄下一个字,先把一件事情做好,才能做好下一件事情。写字也是这样,先写好一个字,才能写好下一个字。

把这一个字给写好了,那么再遇到其他的字,或者说由这个字衍生出来、和它类似的字,我们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处理好了。

比如我们学会了赵孟頫书法中的之乎者也这个之子,那么我们再遇到灵芝的芝、遇到泛滥的泛、遇到疲乏的乏这一类字的时候,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写出来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参考及推荐阅读拓展书目:

《元史 赵孟頫列传》

王似峰、黄惇,《赵孟頫年表》

《尧山堂外纪·卷七十》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明代万历 王圻辑《三才图会》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121 关注

文章收藏:1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