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常波气化针方原理及应用

藏家518 关注

收藏于 : 2021-08-08 14:16   被转藏 : 16   

立极针法、脾胃升降方、气机升降方是澳门针灸学会会长、国际董氏奇穴针灸学会会长左常波先生研创的诸多气化针方中三组具代表性的针灸穴位配方,在临床上极为常用,且效果显著。今将其原理及应用简述于下:


1

---立极针法原理


1、立极针法穴位组成是:双火串(支沟)、双火连(太白)。火串(支沟)属三焦经(相火,通于命门),为火经火穴(先天之阳火真火),能调动先天命门之火敷布全身(上中下三焦),是生命的源动力;火连(太白)属脾经,为土经土穴(后天之阴土真土),可运化精微而营养周身,是生命得以持续的基础。在方位上,脾(巳)与三焦(亥)相冲(巳亥冲);又火能生土,阳火生阴土,火串与火连既相冲又相生,其激发先后天之气的作用更强,使阳气的敷布与营养精微的运化均更强大。且火连者,火敛也,属阴土而有伏火之妙(犹如四逆汤中炙甘草之妙用),可使激发之阳气作用更加持久、温和,而无耗散之虞。此即以火立极,以土立基之谓也,是名“立极针法”,或曰”立基针法“也。因而该组穴位有很强的温补脾肾作用,可以先后天同调,对于各种阳虚有寒之证,有极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针后大多可出现温熙暖和、通体舒泰之感。   

2、火串属少阳经在上为阳,火连属太阴经在下为阴,二穴四针同用则有上下阴阳交济之协同作用,因而整体作用更强。    

3、少阳与太阴组成人身一太极(此左老师悟出,但未详言。可参考田合禄著<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伤寒真原>一书,该书对少阳与太阴关系有详细论述,值得一读)。   

4、脾(巳)与三焦(亥)在方位上,一为天门,一为地户,二经是人体与天地沟通交流的通道。    针刺方法:左(男左女右)火连——右火串——左火串——右火连,留针1小时左右,留针期间可运针一到二次,出针则先双火串,后火连,出火连时,边捻转边令病人做缓慢深长的呼吸5次或10次,最后出针,病人则需再卧床片刻,待周身暖气消失后再起身,结束治疗。

2

---立极针法应用


听了左常波老师关于立极针法的设穴原理,又亲眼见其用此法针治重症病人(癌症病人),效果非常明显,甚为左常波老师渊博的学识及针法之临床实用性而叹服,因而就想将此法在临床上广为验证。于是,不论何病(主要是针灸常见痛症及内科杂症),均予立极针法治疗。经治数十人次后发现,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全身温暖舒泰的感觉,而且对于有阳虚者,其反应更为明显,症状改善也较明显(尤其是畏寒症状)。有些病人有足太阳经络病(即足太阳经循行所过部位之疼痛、麻痹等),在用立极针法调治约10分钟后(此时已出现全身温暖舒适的感觉),予加针双侧后溪、束骨,有趣的是,在数秒之内,全身温暖感觉明显增强,甚至周身出汗,期临床效果当然奇佳。后来,为了进一步验证此方法(即立极针法加双后溪、束骨)的临床效应,对于无足太阳经络病者,亦予加针双后溪、束骨,结果,增温效应仍然明显,如沐浴在阳光下,周身暖融融,热烘烘,全身轻松。至此,对于立极针法的应用,我的体会是:    

1、立极针法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所有的经络病症及内科杂症均可应用;    

2、有阳虚者效果更明显;    

3、对于中下焦之病效果佳(如溲频、便溏、腹痛等),对于上焦病虽针治后症状改善,但易反复;    

4、加针双后溪、束骨热力更强。我的理解是:立极针法调动内在先天之元气,使阳气敷布周身是基础;后溪、束骨是手、足太阳经之木穴,亦能生火,且后溪、束骨一属手太阳与君火相关,一属足太阳与相火相关。二者相合,则使热力更足,温阳散寒作用更强。

病案:

腰腿痛

某女,53岁,患双侧腰腿痛数年,不耐久坐久立,弯腰下蹲困难,反复发作,怕冷。查腰臀部有条索状及如花生米大小不等之结节数个,腘窝附近青筋明显。先于委中青筋刺血,后在腰臀部予解结疏通不留针,再针刺立极针法及双侧后溪、申脉,留针一小时,出针后病若失。

按:此病人乃膀胱经受寒,筋脉拘急,瘀血阻滞,经脉不通而成此疾,刺血以活血祛瘀,解结针法以通经络,立极针法及后溪申脉以温阳散寒。解结刺血以治标,温阳散寒以治本,诸法合用,标本兼治,自然效若桴鼓。

3

---脾胃升降方、气机升降方原理


二方组成:1、脾胃升降方:左太冲、太白;右足临泣、足三里。2、气机升降方:右门金、水曲、;左木留、火主;大叉(男左女右)。

脾胃升降方穴位配方原理:太冲、太白为肝脾二经原穴,属阴,是元气留住于肝脾二经的穴位,而肝脾性升,二穴可调动肝脾二脏升清之性,从而调治肝脾二脏一切之疾。足临泣为木经(胆)木穴,足三里为土经(胃)土穴,二穴均属阳,主降,其调理本经之性最强,有较强的降浊作用。左太冲太白与右足临泣足三里合用,则可升清降浊,调理脾胃,治疗肝胆脾胃之疾和一切清浊不分之症。

气机升降方穴位配方原理:本方四穴含木火金水四行,而土隐含其中,木火升而金水降,左升而右降,因而可调理五行即五脏气机之升降,通治一切五脏之疾。大叉穴在虎口部,根据取象比类之法,其位相当于会阴部或脐部,而该部位是任督冲脉生发之处,具有极强的调动全身气血的作用,与其他四穴合用,则调理气机升降作用更强,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升降得宜,则五脏和谐,病自向癒。

4

---脾胃升降方、气机升降方的应用


二方之应用,左常波老师的解释是:

1、脾胃升降方与气机升降方之不同:前者是通过中轴之调整,影响到四维(轮)之升降,且可以先后天兼顾。后者则是通过调整四维(轮),以影响到中轴脾胃之升降。二方入手点不同,但是总旨归无异:调整一身气机升降。    

2、通过如上分析,二方应用略有不同:年高体弱者或者久病亏虚者,首先要从后天入手,用脾胃升降方,运而化之,长养化源、备足资粮,不能一味行气,否则,就会犯了“没有麦子空推磨”之大忌!若患者脾胃气旺,后天气血充足,则可直行气机升降方。    

3、这两个处方,无论用那一组,记住一点:一切自然而然,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针感,也无需久久行针导气,只要扎上那组配穴,就等于先铺好路,接下来,在大叉穴施针,轻捻微运,等待气机自然发动,一切皆为水到渠成,而非人力促成,勉为其难。以上各方蕴含五行相生及气机左升右降之理,应按次序针之,细心体会,妙义无穷。

病案:

胸闷

林女,54岁,2009年12月14日来诊

述10余岁起即见胸闷、气短、神倦乏力,时作时休,多方检查无法确诊。随着年龄渐增,诸症渐加重,并见畏寒肢冷、口干口苦、溲频便溏、失眠多梦,经多方治疗,仍无明显改善。此病人余前亦曾治疗过,予针刺大叉、火主、火连、火串、地皇等穴,中药附子理中、温胆、潜阳、升陷等剂化裁,然收效不显。    12月14日复又来诊,症见:胸闷似有物重压而呼吸不利,需深长呼吸方快,神倦乏力,畏寒肢冷,头身困重,口干口苦,便溏溲频,失眠多梦,舌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滑。    针:气机升降方、右大叉,留针45分钟。针时即感胸中舒畅,周身温暖,神清目爽。    药:黄芪建中汤:桂枝1钱半、白芍3钱、饴糖2两(烊化)、炙甘草2钱、、生姜2钱、大枣6钱、黄芪3钱。水煎服,一剂。

12月15日,二诊:诸症均明显改善,胸闷、头身困重已解,呼吸顺畅,勿需深长呼吸,精神转佳,大便已调,小便次数也明显减少,口干解,仍觉微口苦,身上已不怕冷,惟四肢仍欠温,已能入睡,但仍时醒,舌脉如前。    针:脾胃升降方,右大叉,留针45分钟。    药:守上方续进一剂。12月17日,三诊:言诸症续好转,今见纳呆。

针:同上方。

药:上方加神曲5钱,一剂。

12月18日,四诊:针药后症又续减。辰下:轻微胸闷、气短,头顶似有风吹,微畏寒,四末已回温(自诉此次针刺之前四末冰冷刺骨如置于冰箱之中,遇风寒更甚),纳食已香,微口苦,睡眠尚佳但仍多梦,舌质已不如前之暗红,仍有瘀点,脉弦细,左寸滑。    针:脾胃升降方,右大叉。    药:黄芪建中汤加党参。桂枝1钱半、白芍3钱、炙甘草2钱、生姜2钱、大枣6钱、饴糖2两、黄芪3钱、党参3钱。

按:此病人之种种表现,若以脏腑辩证论之,当为脾肾阳虚之证,然以此思路迭用针药,均乏效,因而束手无策。后有幸接触到田合禄老师“中医太极医学”思想及左常波老师调气机之方法,而有茅舍顿开之感。本案有明显气机升降不利诸症,试用之(以针调气机,药补中焦),果然效如桴鼓(患者自言此次治疗效果较以前好很多),田、左二位老师诚不我欺也。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518 关注

文章收藏: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