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

大汉王朝

收藏于 : 2019-05-31 12:38   被转藏 : 1   

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

20世纪70~80年代,美军在总结起战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作战指挥与行政领导分离的原则,在作战指挥系统改革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那就是陆军率先提出、随后被空海军所接受的名为“任务式命令”(“委托式指挥法”)的指挥控制新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美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作战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军事指挥官,而上级指挥官的任务只是明确下达用来统一和协调战场行动的总目标和总计划。在美军作战指挥键的最高层,“任务式命令”要求文职领导人总统和国防部长只就“打不打仗”和“为什么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作出决定,而由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及其部属决定“如何打仗”。

美军常设的高层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两级。美军最高统帅机关是由总统和国防部长组成的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其指挥流程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联会主席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再由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具体指挥事宜。最高指挥当局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总部)对作战部队有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主席无作战指挥权,但为二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也可以超级指挥一线部队。




美军的指挥体系示意图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系统,其特点是生存能力高,能确保对全军 部队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和实时的指挥和控制。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

成立于1962年10月,设在五角大楼内,是国家最高指挥当局的基本指挥所。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供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条件下指挥武装部队之用。该指挥中心内存贮有 10 多个战争总计划和 60 多个战斗行动方案,设有当前态势显示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和技术室。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该指挥中心,用 40 秒时间就可与国外任何一个或全部联合司令部进行联系或召开电话会议。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保密局、国务院、国防通信局以及联合侦察中心等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办公室都派有代表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工作。



五角大楼卫星图



五角大楼实景


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

该中心位于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交界处的雷文·洛克山中,距白宫约 170千米,距戴维营仅12千米,195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中心地下设施总面积达63000平方米,在300米厚的花岗岩岩层下,四通八达的坑道建筑如同一座地下城,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紧急时可容纳3000人以上。一旦全面核战争爆发,白宫和五角大楼被摧毁之后,这里将担负起美国国防部和总统栖身、指挥的双重功能,故有“备用五角大楼”之称。
这个中心可以说是美国绝密中的绝密。那些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地下设施修建的人,也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因为他们当年是经过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和国防部层层审查才有资格参加设施建设的,并且签署了终身不得向外透露任何情况的保密合同。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该中心的设施全面启用,这也是该中心自建成以来的首次全面启用。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

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由4架E—4B型飞机组成,称为“尼普卡”,当国家指挥当局登上“尼普卡”时,该中心就成为美军主要指挥所。
它是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双重功能的指挥机构。该指挥所设在 E-4 飞机上,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升空待命。总统首次下达核攻击时,它取代陆地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空中机动,是美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 70 年代中期以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由 EC-135 型飞机承担, 70 年代中期开始改用 E-4A 型飞机。使用 E-4A 型飞机的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称为高级空中指挥所。 1985 年全部改用 E-4B 型。这些飞机始终有一架在空中执勤,机上配有一位将军领班,另有一架处于战备状态, 15 分钟之内即可起飞。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卫星图1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卫星图2

E-4B是70年代后期由早期核战指挥机E-4A改装而来,机身选用波音-747客机,每架造价达2.58亿美元。。冷战时期,美军为了在核战中进行反击,准备在地面核战指挥所被摧毁后,迅速启用E-4B指挥美军进行核反击作战。美国空军目前有4架E-4B,配备第55联队,其中一架保持24小时警戒状态,另一架随“空军一号”行动,以便于美国总统在全球任何地方能迅速登上该机。



E-4B指挥机1

在奥弗特空军基地还有一个地下指挥中心,拥有美军最可靠、最有效、最先进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设备。其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是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美国总统指挥战争的一条重要指挥线。它设在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空军基地战略空军司令部总部地下,最下面的三层是一个由0.6米厚的侧墙和1米厚的顶盖构建成的三层长方形混凝土建筑物,平时有1000余人在里面工作,临战前夕和临战时完全封闭,但与外界的指挥通信不间断。该地下指挥中心内部设施、防护设备完善,修备充足,可供800人工作和生活30天。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布什根据副总统切尼的请求没有立即返回华盛顿,而是乘坐“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迅速赶往奥弗特空军基地。在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布什可以指挥全球的美军。同时,布什在奥弗特空军基地还可以使用“空军指挥所”(该基地驻扎3架波音7 47-4B飞机,这种飞机经空中加油后可滞空72小时)指挥全球的美军。这样,即使情况再严重,也能确保国家指挥控制不间断和国家的稳定。




奥弗特地下指挥中心卫星图


韦瑟山绝密工程

韦瑟山绝密工程,又称“地下五角大楼”,该工程位于距华盛顿约90千米的弗吉尼亚州贝里维尔的韦瑟山中,20世纪50年代修建,耗资10亿美元,于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40多年来,该工程经过不断的扩建。抗震和防电磁脉冲加固技术改造,已成为先进而又坚固的美国政要“核战末日避难所”。该工程不仅是美国的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也是国家紧急情况协调中心。该中心监视着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重大灾难,如地震、核事故、核战争等。一旦受到核袭击,美国高级官员可以立即转移到这里,发布包括核报复和战后重建等各种命令。



违瑟山工程占地约200万平方米,地上约有30幢建筑物,设有微波中转系统、储水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直升机场和指挥控制塔以及监控系统等。在防护层厚度75-90米的坚硬岩石地下,修建了20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总面积54000平方米,紧急时可容纳数千人,里面有总统和政府要员的卧室,有地下水池和地下电厂,有医院、餐厅、娱乐和休息场所,有直通白宫的直拨电话,还有地下电车等等。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参、众两院议长以及其他法定的美国总统继承人,根据副总统切尼的命令,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特别保卫中队的直升机迅速疏散到该工程保护起来。这也是该工程自1965年11月以来的首次全面启用。


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

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是美国全面核战争计划中总统最主要的“核战末日避难所”之一,同时,它又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地下指挥中心。该中心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西南郊600-700米高的夏延山地下,1961年5月动工建设,1966年4月交付使用,该中心在山体深处的大洞穴中建有15座楼房。楼房的墙壁、地板、天棚、走廊和楼梯等结构全部由20-30毫米厚的钢板拼焊而成。每座楼房由几十根巨型弹簧支承,抗震性能良好。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是世界上可全天时监视全球航天器活动的惟一指挥控制中心,中心内部设施、防护设备完善,储备充足,能经受核武器的直接命中,紧急情况下,可供1800人工作和生活 30天左右。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当天,美国特工处曾建议布什总统躲进该中心,尽管布什最终没有躲进这里,但该中心却在“9·11”事件后扮演了重要角色--发布了“一号清空令”,即:所有美国上空和飞越美国上空的非军用飞机立即停飞。这道命令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指挥当局为全面核大战爆发布准备的,这次是美国首次全面记动这道命令。



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卫星图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大汉王朝 关注

文章收藏:496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