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基础(六)

阳雨

收藏于 : 2019-05-28 17:14   被转藏 : 1   


行草书贵在用笔和章法上的变化,如果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无有差异的和谐,不会形成外在的美,那么行草书也就失去它固有的美的因素了。艺术的语言要凭借传授获取,包括对前贤与今人优秀作品的借鉴。但他主要是靠艺术家自身的理解与感受,实践与总结,在反复创作中获得。

9.虚实原则

字的结构为小章法,通篇布局为大章法。小章法虚实处理不恰当,大章法也无从谈起。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的训导应成为我们处理虚实的指南。

曲直动静,圆笔秀逸的篆书;

波磔多姿,古茂奇丽的隶书;

端庄穆肃,笔法森严的楷书;

飘逸流动,刚劲灵秀的行书;

疾若惊蛇,千姿万态的草书。

虚实的原则,我们先以篆书字的结体为例:《禅国山碑》(局部)“纳”字左旁上部虚,左旁上部实挤至左部为虚,下边的点以实补虚。


在篆书名篇《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小克鼎》铭文、《大盂鼎》、《墙盘》等之中,这种虚实避让的结构处理太丰富了。虚实是以结构而言,独体字很少存在虚实问题,多半在组合字中。隶书出现方笔之后这种虚实要求更严格了。


《鲁峻碑》的“张”‘字左旁“弓”字之虚处,右旁“长”字的实处(黑笔划)补进。 《夏承碑》的“孙”字左旁“子”的长横实笔补右旁之虚,右旁两处实笔补左旁之虚。


虚实避让,互相补充,在魏碑中也常见。 《郑文公碑》的“府”字,“致”字, “值”字。


《爨宝子碑》中的“故、爨、宝”三个字。尽管结构欹斜,但是虚实关系仍很明显。


楷书结构严谨,其虚实结构的处理也就更严格,左右互补,上下穿插,端庄有致。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复、于、性、塔”四个字为例。


虚实原则在行书中的使用也不例外,我们以李北海《岳麓寺碑》中“振、法、或”字为例。


草书虚实的要求更为强烈,不但字结构本身的虚实需要妥善处理,行与行之问的虚实关系也很重要。以“清、梅、神”三字为例。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阳雨 关注

文章收藏:471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