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息功与胎息

藏家qq_807 关注

收藏于 : 2019-09-14 12:24   被转藏 : 2   

龟息功与胎息

一、胎息经注解

    说到胎息,就不得不说到《胎息经》,它是道家修炼重要的经典之一。《胎息经》全文才八十三个字,虽然不长,但是却讲了很多东西,用现代的话说叫“信息量很大”,呵呵。原文如下: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历史上有很多注解《胎息经》的,近现代也有不少,这里就不录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

下面我结合师传及个人体会稍做讲解,可能和大家以前所见及他家注解的不太一样,大家可以当做参考,以更更好的理解本门的龟息功(胎息秘法)。

 

胎从伏中结:

胎,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圣胎,精气神抟聚相抱合一的状态,并不是有形有象的“胎”(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说“胎即神气耳,非真有婴儿,非有形有象有也。”)。一是指如人未生之前胎儿在母体内混沌无思的那种状态,即先天状态。

伏气,伏指的是降伏、伏藏的意思。

圣胎是在“伏气”的这个过程中凝结成就的。

而伏气,指的是外呼吸之气断开,真气伏藏于腹(丹田),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凝神入气穴”,但却又不完全一样。

也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气沉丹田”。

而伏,是在清静自然的状态中的伏藏,却不是将呼吸之气硬压下去。

同时,伏也是降伏,降伏外呼吸。

那么,也就是说在清静自然虚无混沌的状态中,外呼吸被降伏,内息伏藏,则可以结胎(结丹),表像就是“胎息”。幻真先生在《胎息经注》说:“修道者,常伏其炁於脐下,守其神於身内,神炁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

 

从有胎中息:

这个气,不是指外呼吸,实际上应该是“”字。

真息真气(先天之气),只有在“有胎”,即进入了混沌无思的状态才产生(有如胎儿在母体中的那种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进入胎息境界,则先天一气自生。

所以“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整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胎和息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神气是人生死的关键。无气不生,无神即死。

这里边的气,指的是人秉受于大道而来的元气,不是指呼吸之气。简单点说就是维系人体生命的精微能量。

而神指的是生命的主宰--元神。简单点可以理解为灵魂,事实上元神不等于灵魂,但有些时候可以这么理解。

知神炁,可以长生。

明了神与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培神养气(招摄先天一气),就可以长生。

 

守虚无,以养神炁。

所以要守虚元,即进入虚无混沌无思无想的胎息境界,以培神养气。

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是修炼胎息的原则,即“固守虚无”。

 

神行即炁行,神住即炁住。

进一步补充说明神和气之间的关系:神为主宰,神动的时候气也动,而常人神常外驰,气也就益散,神若不动内守则气也不会外溢。

 

若欲长生,神炁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

想要长生,神气相注,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抟聚为一。这个一,就是指的“玄胎”(圣胎),就是指的“丹”。

心即神,不乱动念,不乱想事情,处于虚无混沌状态,“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而然的神气就常在身内不外驰。

也就是说进入胎息虚无混沌无思无想的状态,神气不外泄,得以增强,人自然就可以健康长寿。

这段话讲的是胎息修炼的方法,即: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

这里边的无来无去不出不入,除了神不外驰不思过去未来,只守虚无,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外呼吸的往来,内息不出,外息不入。(胎息启动后,内息运转,外呼吸若有若无。)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光知道是没用的,要“勤而行之”,刻苦努力修炼,真修实证,这才是真正的健康长寿的途径。

 

*这里边为什么只说神气,而没有说到精呢?

事实上包含了的。

这部《胎息经》是东晋之前的作品,在东晋葛洪著的《抱朴子·遐览》中就有提到,那么胎息经至少是东晋时代的。

而我们知道,内丹修炼体系,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或者说不断的进步细化,有些思想则发生了转变。现代的修炼体系和古时候的有些不同,这很正常,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现象。

早期的道教理论主要有形神一元论和气神一元论,前者是认为人身是由形体和内在的元神组成的,后者则是气和神组成了人。而在后者中,气的概念里边就包含了精,因为气滋养了身体,“气入身来谓之生”,在心印经中也提到“神依形生,精依气盈”。我们现在知道说叫上药三品,精气神。那时候其实是没有细分到这个程度。

其实整个《胎息经》,更多的是讲神的问题,即讲神如何重要,神为主宰,神与气相注,而神不外驰,常住于体。这个具体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道藏中的《胎息经注》,全文附后。

 

 

二、《道藏》中的胎息经注   

经名:胎息经注。题幻真先生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其集第九册。二、《道藏精华录》本,收入该书第七集。

胎息经注

胎从伏气中结,

脐下三寸为炁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者母也。世人以阴阳炁相感,结於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能生人。修道者,常伏其炁於脐下,守其神於身内,神炁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

气从有胎中息。

神为炁子,炁为神母,神炁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即神子自息,即元炁不散。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者身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炁散,安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叉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神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人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炁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炁,即长生之道毕矣。

神行即炁行,神住即炁住。

所谓意是炁马,行止相随,欲使元炁不离玄牝,即先拘守至神,神不离身,炁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相注者,即是神炁不相离。《玄纲》云:锱铢炁不灭不为鬼纤毫阴炁不尽不为仙。元炁即阳炁也,食即阴也,常食节欲,使元炁内运元炁若壮,即阴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神之与炁,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修真之道,备尽於斯。然圣人之言,不可妄乎!几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炁相从四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炁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於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於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炁亦下流散矣。

胎息经注竟

 

 

三、胎息经与本门龟息功

    其实真要说起来,胎息经与本门的龟息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这个从具体的修炼方法来看就可以看得出来,但却也并非完全无关。

    历史上有很多胎息相关的法诀传世,例如道藏中收录的《诸真圣胎神用诀》,里边就有二十多家的不同修炼法诀。当然龟息功也不例外,不是无中生有变出来的,而是一代代祖师的修炼经验积累、总结,才传下了这么个法门。

龟息功,是仿生的一种修炼法门,仿其形,取其神。内在的一些东西还是自胎息经一脉相承而来的,只不过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的改进。

第一式灵龟吐纳,完全是仿生的结果,模仿了龟的动作形态和呼吸方式。这一节不细讲,大家认真修习即会发现,不用多说。

第二式灵龟伏气,起步用的是本门秘传的无为炼精采药之法,先炼精化气。先有这个真气,才谈得上“伏气”,否则完全是空话。正如吕祖在《钟吕传道集》一书第十五章《朝元》中所说的:“炼形止于住世,炼气方可升仙。世人不达玄机,无药而先行胎息。强留在腹,或积冷气而成病,或发虚阳而作疾。修行本望长生,似此执迷,尚不免于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气生,真气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炼气,练气以成神。然而炼气,必审年中之月,月中之日,日中之时。端居静室,忘机绝迹,当此之时,心境未除者,悉以除之,或而妄想不已,智识有漏,志在升仙而心神不定,为之奈何?

所以,在灵龟伏气这一式中,首先就是用本门的特殊心法,无为炼精采药,进行炼精化气。此法不同于世传的炼精化气法门,直接采取元精,无需调药,不需采药炼药封固,不需进行符火周天,一切尽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进行,快捷有效。并且不似世传之法容易出现种种错误和失误造成失败,只因不需要精密控制,一切尽在自然无为之中。而在采得真药之后,才真正进入“伏气”阶段,“胎在伏气中结,气在有胎中息”,自然进行胎息状态,直达先天之境。

灵龟伏气的后半段心法开始,才真正进入了《胎息经》所要修炼的过程,所以这时候就可以参考胎息经,加强加深功法的理解与领悟。

至于后面三式(灵龟吸阳、灵龟拜月、灵龟献书),其实属于辅助的内容,补充人体精气用的,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龟息功,其实包含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和效果。至于每个人能达到什么效果,能练出什么功力,那就纯看个人的领悟和努力了。

 

四、胎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很多人可能看过丹经,有一句话叫“胎息养胎神”,所以很多人可能认为胎息应该是结胎之后才出现的一种功态。其实真不是的,这句话的本意是胎息可以养就胎神,也就是成就“胎神”。当然,也许有的门派是在结胎之后才出现胎息的,这个另论。

胎,很多人也可能以为是像小说里边讲的“元婴”,一个小人儿在黄庭出现。其实同样不是的,具体可以参照胎息经和其它丹经。

胎,其实是一种比较形像的说法,是人通过修炼,而在体内使神气相抱相合,抟聚为一的时候,在体内蠕蠕而动,好像妇人怀胎的一种感受。并不是真的肚子里边有个小人儿。

而为什么很多丹经的配图里边会在修炼者的肚子里画出一个小人儿,其实是一种譬喻。

而为什么很多功法里边也会有让人观想小人儿的过程呢?这其实是借假修真的一种方法,切不可以认假为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净化自身的八识业力。

虚《天仙正理直论一书中说:“胎即神气耳,非真有婴儿也,非有形象也。盖大丹之成,先以神人乎气,后气来包乎其神,如胎儿在胞中无呼吸又不能无呼吸,生灭之相尚在,出入之迹犹存,若胎孕之将产时,故比喻之曰怀胎、移胎、出胎。” 

    丹经养真集:“神凝气结,止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息。

那么胎息至底是怎么状态呢?

比如常见的说法,丹田跳动、可以闭气不呼吸、腹部起伏跳动等等。

其实也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这些状态在胎息中都会有(有些人可能部分感受没有)。

说不对,是因为不是真正的胎息也可以出现这些现像和感受。

例如丹田跳动,其实只要肾间动气就可以做到,就会有这种体会。这其实只是胎息的前行部分(属于炼精化气的开始部分),还不是胎息。至于闭气,我们龟息功中是反对闭气的,采用的是自然呼吸。若练习闭气功,一样可以闭气很久,但是如果光闭气而不能产生实际的抟聚培养神气的功效,那么闭气也只是闭气,而不是胎息。

胎息状态中,是神气相注相合抟聚一体,伏藏于腹,混沌无思,恬淡虚无。能感觉到腹中有如怀胎,类似于胎动的感觉。外呼吸若有若无,极细微,自身好像感觉没有了呼吸。体内真气抟聚鼓荡,内息启动却与外呼吸无关。人像胎儿处于母体中一样,温暖舒适,意识清醒但却什么也没想,空而静。慢慢的,好像全身到处都在呼吸,每个毛孔都在呼吸,浊气外排,清气内聚鼓荡不外溢。体内的真息(真气)鼓荡起伏,时大时小,大能充满整个身体,小则只在丹田,甚至于平平静静完全不动。

不太好描述这个状态,只有你自己修炼,进入了这种状态,才能体会到胎息的美妙之处。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仅仅只是通过本门龟息功修炼而达成的效果,并不代表别的门派别的功法修炼是错误的。各师各法,按各自真师所传之法修炼,一样可以的。整体来说,只要不偏离《胎息经》所说的原则,能达到《胎息经》中所说的效果,就没有错。

 

五、补充说明

在和胎息相关的著名经典里边,还有一篇《胎息铭》。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亦尔,行立坦然。戒於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很直白的。这个,其实可以运用于“灵龟吐纳”一式。在掌握本门灵龟吐纳的独特呼吸方式之后,可以配合此“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行功要领进行练习。当然刚开始不用管,只按我所传授的方法进行即可,等熟练之后再参考而行之。

此外,没有学过本门龟息功的同学,不要自己乱猜,不要想当然的就按上面的方法去练,想想吕祖所说的话啊,呵呵。

本门的龟息功,采取的不是打坐的方式,而是仿生如龟的形态进行修炼的。

 

最后,其实我建议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念念心印经。

 

                    武当龙门派天仙丹法第二十一代传人 江至恒(号:先明子)

 

先明子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mz9159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qq_807 关注

文章收藏:2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