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

追梦999 关注

收藏于 : 2019-03-18 05:20   被转藏 : 8   

人体《空间医学》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存在的各空间部分之能量场的运动和功能,净化人体内部空间,为细胞的辐射与吸收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推动与撞击各细胞群体,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恢复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发挥和调整人体本身潜能状态,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健康长寿的目的。

《空间医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精华,并融汇西医的细胞理论,以及传统中医「天人合一」、养生健身、整体治疗、增智开慧等完美体现,是试创中医唯象理论的成功尝试。

医学博士郭志辰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终身名誉教授)经四十多年教学、临床,研究、发明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和“小方治病”的疗效机理,蜚声海外,名扬华夏。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

郭志辰大夫提出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可划分为四大空间,空间存在着能量运动,高度概括人体疾病形成的原因在于水的输布不均衡,而调治人体疾病就是调解水的分布。人体空间医学诊断,采用舌诊法,通过观舌就可以准确疾病成因。

人体空间医学神奇的疗效、精妙的理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20055月和12月,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两批次、170名学员到达河北正定,拜郭大夫为师,学习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方法,他们感叹:“人体空间医学将在世界医药史上引起一场革命,为现代主流中医学注入新的力量。”

“小方治病”的疗效机理

国宝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用药浩如烟海。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药物1982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补充了716种。经过46年临床实践和研究,郭志辰大夫发现:传统本草虽有多药治一病或一药治多病的情况——但多药治一病,即治疗人体某种疾病,往往是解决了人体某个关键部位,其他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一药治多病,所谓的那“多病”,实质上是由一个原因引起的多种症状,用一味药解决了病因,就解决了相应症状。

研究药性,要从药物的主治返回去研究药物的本质,要看准药物的主攻方向。郭大夫用极精确的一句话点清药物的功能主治——用药不在多,而在于拿捏得准,分寸得当,在于药之精确、神速。所谓“神”,是指药性直接在病灶处发挥作用;所谓“速”,是掌握好药物的能量速度。

“小方治病”之“小”的意义

从费用上看,郭志辰大夫四十余年临床的认真体察、研究、总结,从数以千计的中药列伍中,筛选出公英、独活等六味一般草药,作为自己处方的核心用药,基本上适用或满足了自己对一般病人、一般病症的需求处方,且效果很好。郭氏中药每副两元上下,三、五元一方为常事,十几元一方则少见,这与某些地段的医疗机构以医为器开大方鱼肉百姓,动轧要患者几百元、几千元的花销,确有天地之别!另一方面是指每方仅用两、三味药,最多不超过五味药,有时只是根据病人病情调整配比和用量;而从效果上看,方虽“小”,因选药精当,药力集中,常有一两拨千钧之功效。郭大夫认定:越重的病,用药越要集中,速决果断。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郭大夫还开展了网络处方服务,不论患者身处何地,只要有电脑,能上网,用数码相机拍摄下舌图,将相片发送到郭大夫的电子信箱,写清楚症状和大小便的情况,郭大夫就会回复处方。每天,郭大夫都要回复百余个网络处方。

20065月,郭大夫邀赴加拿大埃德蒙顿出席“自然健康产品和北美替代医学研讨会”,他的演讲论文获一等奖,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综合医学研究院聘请他为“终身名誉教授”。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是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贡献,这其中,凝结着他近五十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他对传统中医文化的深情,更是他一生钟爱百草的真实写照。

人体概况


人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在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围成为两个大的腔:颅腔和体腔颅腔和脊柱里的椎管相通。颅腔内有脑,与椎管中的脊髓相连。体腔又由膈分为上下两个腔:上面的叫胸腔,内有心、肺等器官;下面的叫腹腔,腹腔的最下部(即骨盆内的部分)又叫盆腔,腹腔内有胃、肠、肝、肾等器官,盆腔内有膀胱和直肠,女性还有卵巢、子宫等器官.
骨骼结构是人体构造的关键,在外形上决定着人体比例的长短、体形的大小以及各肢体的生长形状。人体约有206块骨,组成人体的支架。
人体《空间医学》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存在的各空间部分之能量场的运动和功能,净化人体内部空间,为细胞的辐射与吸收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推动与撞击各细胞群体,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恢复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发挥和调整人体本身潜能状态,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体结构

人体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无机物主要为钠、钾、磷和水等;有机物主要为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等。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人体细胞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人体缔结组织

 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
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积聚在人体的四大空间部份:胸腔(膈膜以上);小腹腔(膈膜以下,脐以上);腹腔(脐以下),以及脊椎以内,从颈部到尾椎的所谓「太阳区」空间(后背内侧大空间),统称为三焦和后(外)焦空间。能量在此四空间中混合、撞击、化合并产生新的能量,其运动、变化、积聚和形成之能量场的浓度以及其它性质、状况,直接反映和影响到各脏腑各机体部份的性能、病变,因而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
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路线,是人体所谓的「公转」与「自转」。《空间医学》中的公转,就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至于厥阴,《空间医学》称之为自转。公转是人体之大道,人体一切细胞辐射的能量物质,均通过公转做调整。经过深入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空间医学》认识到人体细胞辐射与空间的关系,太阳区对公转与自转的重要性,以及人体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以「症」为主,即以症状做为诊断依据,打破了以常规的病名做为诊断依据,对病名,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
《空间医学》理论认为,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空间精微能量物质的运动和更新,是恢复人体功能的方法。因为它们的运动,撞击了周围的细胞,从而能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故要使细胞功能恢复,必须激活细胞,改善其周围的环境,改变其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人体内能量的运动规律,是压力高的向压力低的方向运动,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疏散。能量运行特点,是细胞外空间的能量物质向上行,细胞内的实体物质向下行。在升降的运行中,细胞与空间能量的撞击,是细胞运动的动力之一。
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能量调节的场地,只有这些空间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才能回归自然,恢复和保持健康。细胞的运动与细胞的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细胞周围空间能量的压力与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细胞的开合与辐射。周围空间能量浓度越高,压力越大,其细胞内的物质越积聚,即形成传统中医所谓的气血淤滞,它是造成细胞功能失调的主要因素。脏腑疾病的起因是物质、能量不能疏散,从而形成淤滞所致,即气血不通而形成疾病。
《空间医学》是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抽象、升华,不已脏腑之分为主,而着重于人体的四大空间;不已经络之说为主,但着重于人体的公转和自转;不已系统之论为主,却着重于细胞群体;不已病名为框框,以身体本身反应的症状为依据。因此,与传统中医及现代医学的理论有所不同,前者仅起到先导、基础、参考的作用,《空间医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及简明,因此易学、易用、易普及之特点。
人体空间医学的诊断方法
《空间医学》诊断方法不再是「四诊」、「八纲」,而是以问、观为主,问症状,观舌质与舌苔的变化。《空间医学》对舌的诊断,是在传统中医学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能量撞击物质的变化,掌
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调整治疗人体的疾病,必须从调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入手。传统医学之“六邪”的变化,是造成浓度与压力改变的基础。“六邪”是空间物质的属性,调整浓度与压力的武器是药物之“气”与“味”,“气”能降低浓度与压力,“味”能增加浓度与压力。
《空间医学》在治疗上,是以「至实、至空」,回归自然为原则,以「调功能,袪其疾」为手段,以「升、降、浮、沉」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运用、调动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压力,促进人体的清升浊降,以细胞群体的能量辐射为动力,整体的调动人体的功能,改善人体的病理变化。《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则为加大空间能量浓度差与压力差,加大虚、实对比力度,而达到至虚,至实,使能量高速运动,有目的的造成细胞间的大撞击,能量场的大改变,使能量流通顺畅,从而恢复人体场的自然正常状态,及恢复人体健康。
《空间医学》主张参考病名,但不拘泥于病名。见肺之病不治肺,见肝之病不治肝。所以没有癌症之说,没有哮喘之说,主张以疾病之临床的症状为治疗的着眼点。人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上焦不通,下焦无力,中焦不动。上焦不通,是物质与能量没有出路,从而淤滞。下焦无力,是人体元动力亏缺,依传统中医,此为正气不足(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依五行学说,此为“气”没有生路。中焦不动,是上焦无去路,塞之不通,下焦无来路,是动之无力,中焦不动,是无活力,故病生焉。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首先是疏通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邪进”、“邪出”的门户,所以治疗疾病,一找出路,二找来路,才有活路。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收带动,以小带大。特别注意左、右心脏功能的变化,清楚地、辨证地阐述了心脏左、右心房及心室的功能,并以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人体小循环的动力可促进、推动大循环的运行。以右心为动力,加大右心的回流,以右心带动左心,是解决、调整血压的关键,也是调整下肢循环的关键。
人体空间医学的用药
中药是传统中医的医疗工具,药物的总纲是四气、五味。《空间医学》指出,人体的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中草药的“气”和“味”是人体能量升、降、浮、沉的调节器。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它们游离在人体的空间,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改变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方向,即细胞外能量的浓度高,压力大时,在“气”或“味”的作用下,则渗透入细胞内,转化为物质,反之亦然。
人体内的升降浮沉,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方向。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脏腑、经络等的作用。中草药无一不通过“气”和“味”的变化,来调整、恢复人体的功能。
《空间医学》指出,药物并不是作用在某一脏腑上,而是作用在人体某部位的空间。例如:1、人参:增加下焦的能量浓度。2、白术:增加肠胃区域空间的能量浓度,故重用白术有泻下作用。3、夜交藤:临床观察增加右心房回流的效果,故对人体回流有独特的效用,是治疗静脉疾病的首选之药。不同的药物依其“气”和“味”的不同,作用在不同的空间区域,而且它们在空间关系、牵引和清化的作用,清化则是腾出空间,牵引则是补给动力。
《空间医学》在药物的应用上,与传统用药的方式截然不同,是以药物功能具体化为基础,是针对人体的功能变化而用之,故有用量小、药物少、疗效好的特点。
人体空间医学的应用举例
例一:
治疗肝病的代表方剂为小柴胡、大柴胡,逍遥散等,其主要作用是疏散调整肝脏周围的气机变化。通过《空间医学》之观点来看,便是净化肝脏周围的空间,使肝脏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依传统中医「肝病疏之」的理论为依据,恢复其肝脏的功能。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不仅是净化肝脏周围的气机淤滞(即:高能量区),同时认识到肝脏周围的气滞是一种潜藏的动力。因这种动力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爆发的推动力:(1)对心周围细胞产生推动力,传统中医称为「木能生火」;(2)对膈膜的推动力,能起调节升清降浊的作用;(3)肝脏的活力增加,能增加门静脉的回流。所以《空间医学》充分地应用了调整“淤滞”时所产生的动力,巧妙地应用了人体内部的动力之源,变害为利。
其用药方法:首先是减少膈膜区的压力,人为制造膈膜与肝周围的压力差,从而充分地应用能量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与撞击力不断地补充了元气的动力,即所谓「能量所及之处,万物生焉,生机生焉」,因此,增加了心周围及肺部的细胞活力,在能量的协助下,不仅可以调整肺部的功能,食道的功能,以及调整两乳房的功能。即是所谓的,「无效能源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例二:
胰脏疾病多见于胰腺,而在临床症状上多数为左心扩大。西医之治疗方式,是通过药物加强左心的排量。《空间医学》反其道而行之,以加大右心的回流为主,带动左心,以解决浮肿问题。《空间医学》特别注意右心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是加大人体循环的动力,解决血管病的关键。传统中医有四妙永安汤,是治疗脉管炎的主要方剂,其作用是宣肺清炎,为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安宫牛黄丸调节了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起到安定心神,镇静醒脑的作用。《空间医学》又提出新的观点,以小循环带动大循环,以头带全身。因此,《空间医学》着重于熏头方法、火灸法。首先恢复小循环之功能活动,以小循环的正常运动带动全身血液循环的正常。例如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大动脉炎、头部脑血管疾病、脑瘤等的治疗。
《空间医学》用药奇特,不仅采用了药物的主治特性,更取其功能作用。其方法是「调功能,袪其疾」。是调整人体的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如《内经》所言:「下病上取,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的方法。依《空间医学》理论分析,就是运动空间内的能量。而能量所过之处,就是调整之处。例如枸杞与菊花配伍,枸杞是增加下部命门区域空间能量的压力;菊花是疏散头部的空间能量,使微循环的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于外,这就是「上病下治」的方法。《空间医学》的用药不但重视空间的用药,而且还掌握了左、右心之功能的不同,小循环与大循环的不同,三焦与太阳大区域的关系,来调整全身的能量运动,从而使能量在空间形成高速的运动,形成一个大循环、大撞击,增加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人体空间医学的意义与展望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的是整体医学、预防医学,是釜底抽薪清除病因的「治本」医学和养生学。对于很多疑难病、慢性病,甚至西医普遍认为的不治之症,具有良好的对策和效果。通过二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患者达数万人之多,并涉及多种西医认定的不治之症,显示出非凡的疗效,证实了这一新理论的正确性。
人体《空间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不但可以同时理解中医和西医的生理、病理学,为深入理解传统中医奥妙开辟了新思路,对大部分过去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或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许多病症,通过《空间医学》的新理论、新发现的启示下,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释,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这是一千多年来中医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与发展。人体《空间医学》还进一步涉及到宇宙科学奥秘的「潜意识科学」,为揭示许多医学和人体科学的千年奥秘提供了科学线索,也为人类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现代挑战,和目前医学所遇到的困境预示了新出路,更为人类未来健康、繁荣带来新希望。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追梦999 关注

文章收藏:526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