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樱桃矮化栽培树势和叶果比精细调控

小灰狼

收藏于 : 2019-03-15 10:52   被转藏 : 1   

作者: 果树种植 查看原文



甜樱桃矮化栽培建园前根据影响树势和产量的内在因素(品种、砧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植模式(行株距)和树形,如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沃根纺锤形、赞恩纺锤形、HYTEC树形、Solaxe树形、塔图拉网架形、开心形、西班牙丛枝形、多主枝自然形、布鲁纳改良纺锤形、扇形等。无论采用何种树形,整形修剪的任务:一是定植后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发新枝,尽快占据果园有效空间,完成高光效树形培养;二是开始结果后,通过精细修剪调控花芽的形成,尽快进行树势和产量关系(叶果比)的调控。这也是矮化栽培特点(树体小、结构简单、结果早、产量高、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突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简单的矮化树体结构也为采用不同修剪手法进行树形培养和叶果比精细调节提供了方便。甜樱桃矮化栽培整形修剪的精细化,使主枝配置、新梢生长、叶片发育、花芽形成等更加协调高效。如早春萌芽前通过对枝条上单个芽的管理(促进其萌发或疏除),可节约树体营养,使碳、氮贮藏营养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树体资源浪费。


1 促发分枝及主枝的合理配置


甜樱桃矮化栽培不论采用何种树形,苗木定植后为促进幼树快速生长,尽快占据果园空间,必须采取综合促发分枝技术,完成主枝的合理配置和高光效树形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早结果。促发侧枝可采用短截、刻芽、抹芽及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


短截(定干)是幼树定植后最可靠有效的促发分枝方法,缺点是发枝较为集中,可促进剪口下4~5芽萌发,形成长枝。在美国,甜樱桃很少有带分枝苗木,且多于春季定植,而在欧洲,甜樱桃苗木则经常于秋季定植,定植后发生一定数量的新根,从而促进了翌年春季的生长。春季定植的苗木新根发生要先于地上部新梢生长,树体才能生长良好,而定植后定干延缓了地上部新梢发生,从而促进新根生长,促进后期新梢发生。


定植后第2年,可采取刻芽和抹芽技术促发分枝,以形成主枝或结果枝。刻芽是在芽体膨大时紧靠芽体上方刻一刀,以切断韧皮部刚好达木质部为宜,宽1~3毫米,长度为被刻枝周长的1/3。刻芽阻断了形成层的活动,促进芽体萌发且发枝角度大。抹芽于芽体膨大至萌芽前均可进行,抹除大部分(80%以上)不需要发育成主枝的芽,以集中营养促进保留芽萌发成长枝。抹芽促进新梢生长的效果十分明显,但发枝角度较刻芽直立。同短截定干相比,刻芽和抹芽促发的分枝分布更加合理,角度更加开张,但在易发生樱桃流胶病的地区,需喷布杀菌剂(如铜制剂)。


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促发分枝与以上3种方法相比可避免造成伤口,但发枝部位不如刻芽和抹芽精确,发枝效果高度依赖气温和芽体的生理状态。早春芽体萌动阶段适逢气温低时发枝效果不理想,气温高芽体生理状态活跃时发枝过多、偏弱,需人工疏除。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促发分枝角度较大,且易诱导腋花芽生成。在欧洲甜樱桃上,刻芽结合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较单一实施效果大为加强,是除短截外主要的促发分枝方法。


2 叶果比的精细调节


自然生长的甜樱桃树体高大直立,树势强旺,结果晚,栽培状态下(乔砧)通过修剪降低了树高,改善了光照、叶片和果实分布及树体“库源”关系,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甜樱桃矮化栽培特别是采用矮砧,如吉塞拉系列、GM系列、Tabel(Edabriz)等,结果期大大提前,树体矮小,根系不发达,因此树体叶面积和根/干贮藏营养较乔砧大幅降低,如不加调整,极易结果过量,营养生长严重受阻,果实品质降低。以甜樱桃中心主干形整枝技术为例,整形完成后有15个左右主枝,根据栽植密度和目标产量可决定每株产量。在叶果比的精细调节中,每个主枝产量还应考虑主枝的大小,并且要使果实和叶片分布合理。


2.1 枝龄和产量形成的关系及果实分布


具有一定生长势的甜樱桃树(即使为矮化砧)萌发的新梢当年不形成短果枝(可能在基部形成腋花芽),在树体营养良好的条件下,第2年芽萌发后大部分形成短果枝花芽,第3年结果。因此,甜樱桃产量形成于2年以前的新梢。极丰产砧木(如吉塞拉5号)甜樱桃定植后第4~5年就可能出现结果过量现象,为此需于定植后第2~3年在整形修剪方面加以控制,可于当年秋季或翌年萌芽前对1年生枝梢进行短截,而不是缓放致使形成过量花芽。短截后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平衡,既防止了过多短果枝生成,防止第4~5年结果过量,又促进了侧枝萌发,加速扩冠。


甜樱桃1年生枝基部节间短,中间段节间长,梢部由于临近停长节间又变短,同时由于顶端优势,第2年在上一年1年生枝的顶端部分形成短果枝的密度最大。因此,短截去掉1年生枝顶端10%~25%相当于去除第2年可能形成的25%~50%短果枝。上述短枝花芽生成以及通过短截对其的调节还需考虑砧穗组合、土壤和气候因素等,加以灵活掌握。


甜樱桃果实可分为2类。一类为位于3年生(或以上)枝段上的短枝果实,每个短枝果实数量从基部(0~3花芽/短枝)到顶部(7~10花芽/短枝)逐渐增多。这一类果实占产量的绝大部分,且分布较集中,有必要根据叶果比要求对其进行调节。另一类为位于2年生枝段基部的腋花芽果实(1~3果/花芽)。与短枝果实相比,腋花芽果实数量较少,结果后形成“光秃”(图1)。


图1 甜樱桃果实和叶片分布模型


2.2 叶片的种类、分布及作用


了解树冠内不同叶片种类、叶片与果实的相对分布,以及叶片在果实生长发育、新梢生长及贮藏营养积累中的作用,可有助于树体负载量的精细调节。甜樱桃叶片主要分为3类(图1)。第1类为当年生新梢叶片,每节1片叶。此类叶片伴随新梢生长渐次生成和发育成熟,在叶片未成熟前为碳水化合物的“库”(来自于贮藏营养或邻近的成熟叶片),成熟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光合产物供应邻近新梢、未成熟叶片和果实发育。新梢和果实发育停止时,此类叶片是树体贮藏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夏季修剪去除此类叶片,对树体总体叶面积影响相对较小。第2类为未结果短枝叶片,着生于2年生枝段上,5~8片叶/节,即相对于新梢而言叶面积增加了5~8倍。此类叶片着生于未结果短枝上(处于花芽形成状态),没有果实竞争其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应邻近新梢和其下部的短枝果实发育以及贮藏营养积累。因此,此类叶片是树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光合产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应尽量保留。第3类为位于3年生枝段上的短枝叶片(多数为结果短枝),6~9片叶/节,主要作用是为所着生的短枝或邻近短枝果实提供光合产物。如果每短枝结果较少,此类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可满足果实充分发育;但若结果过多,上述第2类叶片将为果实发育提供营养。如果回缩3年生枝段,在剪除过多花芽降低负载量的同时也剪除了第2类和第1类叶片,因此又降低了叶面积,应该避免。因此,通过修剪方法对树体负载量的调整应着重于对1年生枝或新梢的短截(第1类叶片),从而预防第2年形成过多花芽,而不是过量花芽形成后再采取剪除第2、3类叶片等补救措施。


2.3 叶果比调整的“枝段”模型


叶果比调节包括保证果实品质良好发育的叶果比值及果实在树冠内的合理分布。甜樱桃结果初期(矮砧定植后3~4年,乔砧5~7年),树体有充足的叶面积,也不存在贮藏营养不足问题(上一年未结果),认为此时叶果比是合理的。以矮化砧(吉塞拉5号)为例,定植后第3年结果,从枝龄与花芽形成的关系可知,此时具有未结果短枝(5~8片叶/短枝)的枝段与结果短枝(6~9片叶/短枝)枝段的比例为2∶1(即认为2∶1为合理的叶果比,若为乔化砧会高于2∶1);随树体生长,第4年枝段比例变为3∶2,意味着需疏除25%左右的果实(或结果短枝),从而达到2∶1的叶果比;依次类推,第5年枝段比例变为4∶3,需疏除33%左右短枝果实,第6~7年需疏除37%~40%短枝果实,第8年及以后需疏除40%~45%短枝果实。吉塞拉7号/雷尼尔甜樱桃叶果比调节试验表明,花前疏除40%~50%结果短枝,单果重提高30%~43%,果实含糖量提高6%~13%,优质果率提高35%,而产量仅降低17%~25%。


2.4 叶果比调整的可行方法


生产中,叶果比调整还需考虑新梢叶片(第1类叶片)、各类叶片的大小、结果短枝花芽数量及每花芽花朵数量等因素。矮砧甜樱桃叶果比调节试验表明,定植后第3年结果时实际叶果比为2.9,此时树体有充足的叶面积保证果实良好发育(单果重10克以上),但到第4年下降为2.4,难以保证果实充分发育,单果重8克左右。甜樱桃花量大、结果多,因此叶果比的调节应于花前进行,避免开花、坐果和幼果发育消耗大量贮藏营养。花前疏除花芽处理,每个短枝保留1个花芽和2个花芽,叶果比分别达到6.0和3.3,单果重均10克以上,但类似疏花、疏果,费工费时。实际生产中,吉塞拉等矮砧甜樱桃往往在定植后第4~5年负载量明显过大、果个变小时才着手进行负载量的调整,多采取休眠季或花前回缩结果母枝(3年生或以上枝段,剪除前端结果短枝密度最大的部分,约占全部结果短枝1/3)的方法(图2),但同时也剪除了未结果短枝和1年生枝(第1、2类叶片),对当年树体叶面积影响很大,叶果比仅提高到2.3,单果重约8克。

可行性强的叶果比调整方法主要是以下2种:一是“结果短枝疏除”法,即每年于花前疏除1/3左右上一年形成的结果短枝;二是“平衡修剪”法,即每年休眠季或萌芽前短截去除1年生枝前端1/4~1/3部分,即翌年形成短枝花芽最多、密度最大的部分(图2)。试验表明,“短枝疏除”法叶果比提高到2.6,而“平衡修剪”法为3.1,平均单果重分别为9克和10克,以“平衡修剪”法效果最好,节约树体营养,最为高效、可行。


图2 矮砧甜樱桃3种降低树体负载量的修剪方法

3 小结


甜樱桃矮化栽培(特别吉塞拉)成功的关键,一是树体结构的尽快构建(高光效树形的培养),二是尽快进行树体负载量(叶果比)的调整。为实现定植后2~4年内完成树形培养,尽快占领果园有效空间,除采取多种精准定位发枝技术外,还应提高建园质量,如采用优质大苗栽植、对园地进行全园深翻后增施有机肥等改良措施、定植后加大肥水投入等,促进前期幼树生长。若定植后树形培养阶段未完成树形培养或树体结构不合理,幼树一旦结果后营养生长减弱,影响贮藏营养的积累,加之幼树相对于成龄树根系、枝干未完全建成,贮藏养分有限,形成恶性循环,再采取补救措施,效果大为降低。另外,树体见果后立即采取短截1年生枝(1/4~1/3)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减少结果短枝花芽的形成;必要时辅之以疏除部分短果枝,尽早进行负载量的调整,维持叶果比3.0左右,提高果实品质,维持盛果期年限。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小灰狼 关注

文章收藏:5104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