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秘诀

cat

收藏于 : 2019-03-14 10:15   被转藏 : 1   

 
 
 
 
 正确的执笔方法 :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下图为正确的握笔方法:


                                常见的错误握笔方法:
                                错误一:拇指与食指平,握笔低,笔杆靠得太高

                                错误二:拇指包住食指,握笔低,笔杆靠得太高

                                错误三:笔杆靠得太低(会影响运笔的灵活性),握笔低。

                                错误四:手腕上拱,握笔低,拇指与食指平。


                                正确的写字姿势:
                                 头正 头部端正,自然前倾,眼睛离桌面约一尺距离。
                                 臂开 双臂自然下垂,左右撑开,保持一定的距离。左手按纸,右手握笔。
                                 身直 坐稳身子,双肩放平,上身保持正直,略微向前倾,胸离桌子一拳头, 全身要放松、自然。
                                 脚平 两脚放平,左右分开,自然踏稳




                                相关资料:

                                幼儿学写字的基本条件
                                写字是孩子能力的综合表现。孩子学写字都有个过程,一般要经过涂鸦、画画,能够自如地画直线和曲线的时候才行。
                                手指、手腕肌肉运动自如
                                经过涂鸦、绘画、画直线和曲线的锻炼,能够准确有力地控制手指、手腕肌肉的运动。
                                视觉区别能力较强
                                学写字时,要已能够精确地区别大、太、犬,田、由、甲等相近字之间的细小差异,这样在写字时就不至于丢笔画了。
                                空间位置概念准确
                                对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的相关位置很清楚,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笔画端正、比例合理、结构完整。
                                教孩子写字的方式方法
                                教基本笔画和笔顺。首先把点、横、竖、撇、捺、勾等简单的基本笔画,教孩子学会写好,其他的基本笔画在学写字的过程中练。写字的笔顺要由上至下、由左向右地进行,千万不要让孩子随意下笔。
                                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先学。如米字,基本笔画比较全,且结构对称,在田字格中写起来顺当,使孩子很容易产生写字的概念。当然,幼儿初学写字时,择字要由简到繁,字的笔画由一画、二画逐渐递增为好。但对孩子感兴趣的字,如自己的姓名,和本身联系起来了,学会写也就很快。
                                由单体字拼写合体字。一是由两个相同的单体字组成的合体字,如二人变从,二木成林;二是由两个不同的单体字组成的合体字,如口分别与十、土、斤组成叶、吐、听。这样的一些字,采取描红的办法教孩子先学会单体字,再学写合体字就容易多了。

                                培养正确书写习惯的
                                学写字时,一定要教他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做到执笔稳,运笔准,用笔力度适中。同时让他学好写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切不可让孩子像涂鸦似的随便乱写。
                                要坚持由简到繁。学写字与学识字不一样。学识字,是利用幼儿整体模式识别的认知特点,不分字的简与繁,字与物相对照,孩子要认识的这个字就是这个物体的名字。而孩子学写字就不同了,需要把一个整体的字分解识别,越简单越容易写。因此,孩子学写字一定要坚持由简到繁,且不可操之过急。
                                要因人制宜,不要盲目追求早学。有的孩子虽然认读了许多字,但没有达到前面所讲的基本条件,就不要急于教他学写字,否则会因为幼儿不愿意学写字或手劲不足、视觉偏差、空间概念不准,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习惯了还不好改正,将影响孩子今后书写水平的提高。

 

中国书法秘诀(附:书法入门歌)
  
  书法入门歌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行书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隶书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魏碑口诀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草书要决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贯通 有气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畅意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行书之功十倍草书。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字,奈何?曰: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或曰:此说误。不及作草者,不及起草再誊真耳。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锺太傅书,一点一画皆有篆隶之遗,至于结构,不如右军。格之凤翥龙蟠如张芝,如索靖,皆锺一家书,以右军视之,正如太羹元酒不复过而问矣!锺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动,简却少蕴藉,于势之一字尚未尽致,若夫王则纯以势胜势,奇而反正,则又秘之又秘矣!

  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生平虽无所不临,而得力则在此。今后学董者,不得舍李米而竟取董也。盖以董学董终不是董。米中年方临颜。陈中丞好学书,元章授以提笔法,曰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曰提笔亦可作小字乎?元章笑顾,小吏取纸书黼黻,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因请其法。曰: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

  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笔笔合得浑。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留笔总在能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不肯明言。所谓手授口诀者,试问笔如何能留由,先一步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坠之时,方才用留,笔笔既留矣,如何能转,曰,即此提笔之果,能提笔,然又要认得换笔,自然笔笔清,笔笔浑。其法贵在窗下用熟,及临书时,一切相忘,惟有神气飞舞而已。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是也。观舞剑而悟者,张旭也,斗蛇而悟者,文与可也。舞剑斗蛇最得古人用笔之妙,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始定。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转也。

  余虽得元宰嫡传,初学书时,只临肥本兰亭,三年不辍,又不敢易他贴。介子尝笑其拙。三年后方临董书,旋临官奴贴,又稍涉坡仙北海,旋弃之,遂转学杨少师乐志论,又复有悟,但嫌其结构谨严,无疏散之致,又以舞鹤赋为主,如此二年,遂临二王全帖十册不停手,不下座者,七月及临毕。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如意。余私心恨之,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后又猎心复萌,取旧日所临再虚心奋入,觉此际较从前大有不同,每一字中,又开无限法门,与我相瞻于静对之际,若以精微相合者,然后知古人之妙,未敢轻示后人,又必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见一分,有十分则见十分也。盖每字有数层悟入者,余乃知之又敛。我胜气淡,我妄心临颜柳欧虞而寝食于褚者,数月于宋之四家,元之一家,明之诸家,皆无所不窥,而独以米老为最,又取从前诸帖,时时拈起,回旋往复屈指计之,不知费几许几月矣!

  乙巳春,过昆陵,见王双白,双白见余书静正因偏,告同人曰:此似董而深于少师之法者,元宰之后一人也。因劝余,不必泛临各家,当以董为主,间入少师之法,已足成家传世也。自是始专业华亭,誓以终老。双白髫年,即从董先生游,今六十余矣。董历游南北,双白多从之,故笔法精深,自谓得不传之秘,又亲书三十二字授余,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余初见以为不然,盖势之一字,余未深明,然每从诸家之说,以为未有不从中锋而得者,今日侧笔,胡为乎第?余从事于此有年,惟此一势字未了得,毋中锋之过乎。归来临帖数百字试双白传法,犹未了解此势字。初秋一病,淹留至十九日不愈,即起坐亭中,见风吹竹叶相迎相亚,忽迫忽避,恍有所得,觉前日半解半阻,至此神悟顿开,涣然冰释矣!羲之云,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此四句贵先讲明。透观此语,转腕之法贵矣。次选临古帖,择其佳者摹之,所贵识得弃取,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看其起止,法熟后自臻神化。以上五条乃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此外,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也。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一反一正。所谓锋锋相向,此从运腕得之。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可悟势奇而反正。永兴抽刀断水,自谓于道有悟,及舞剑斗蛇龙蟠凤翥诸法,一以贯之矣!又,前人诗云: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势”字最妙侧笔取势,言其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也。

  丰南隅《考功》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此十六字,古人所传用笔之诀也。双钩悬腕,食指中指圆曲如钩,节与母指相齐,而撮管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衬于指;让左侧右者,左腕让而居外,右腕侧而居中,当使笔管与鼻准相对,则颌下无奇斜之患;掌虚指实者,指不实则颤掣无准,掌不虚则窒碍无势,三指撮齐,上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无不如意,则笔在画中而左右皆无病矣;若夫意前笔后,工夫熟后,方可臻也,非纸成堆,笔成冢,安能有此神化。此南隅论临池家法,矜为神妙。以余观之,只是搦管法,至所以运笔并未之及,况让左侧右,注解总非耶?或曰让左侧右,毕竟如何,此拗腕法也,亦只向右边之一法耳。

  六书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又起不孤,伏不寡,亦双白妙语。陈眉公执笔撮于指尖,横担又斜又扁,不肯对客作书,恐人盗去笔法,此与古人执笔稍异。右军执笔向内,大令执笔向外,鲁公执笔真正中锋,今持其墨迹,向日中照之,划中微有一线,其色更黑,画画皆然。三人执笔虽不同,然皆悬腕、悬肘。董先生学大令,邹虎臣则全仿鲁公。

  董先生于明朝书家不甚许可,或有推祝枝山者曰,枝山只能作草,颇不入格。于文徵明,但服其能画,于米万钟则更唾之矣。于黄邓稍蒙许可。董用羊毫,其头甚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所谓毫毛茂茂,但笔笔尖耳!用之写小楷、小行或微杂紫毫。若匾额宜用羊毫,字大者,绝不用棕及猪毫。匾额横字,书宜长瘦,不宜扁阔。直竖匾额,高悬七八丈者,上字宜微大,下字宜微小,大字宜笔笔用力,黑多白少,言用笔宜肥也。

  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多宝塔碑,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不如晋,遂专仿黄庭经及锺元常宣示表、戎辂表、丙舍帖,凡三年,自谓偪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游嘉兴,得亲观项子京家藏古人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譬如香岩和尚,一经洞山问倒,愿一生作粥饭僧,余亦愿焚笔砚矣。然自此,渐渐有心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流书。虽翰墨小道,其艰如此,况学道乎?

  庚戍二月二十日华亭论书。内度景有历代内府玉宝及历代名人图章,又有一长印云:“玉皇殿上掌书仙。”此七字甚俗,然朱色如新,是亦一奇。观其语,疑宋徽宗所用之物也。古洲藏此神物,提督马进宝欲得之,以为进京入贡之用。古洲索价虽三千金,亦权意终无售意也。马价六百金,古洲不应。有人献计于马,遂以暗通海上郑成功为名,发兵黑夜围古洲宅,擒置于狱,凡家之所藏尽为马有,不独内景经也。又馈金珠乃得免。后马自京师还,召古洲一饭而已。刘玉少家藏眉公真迹甚多。余昔婆娑其下,见一白纸,便面,横书“闲挥白羽扇”五字,此款极新。山谷小品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观眉公此书,方知古人工书无他奇,但能用笔耳。大令草书淳古,殊近伯英,论者以右军草入能品,大令草入神品。余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似右军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耳。山谷谓洛神赋非王子敬书。以字格笔力去之太远,乃米宣猷书。山谷诗云: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瘗鹤铭,隋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然适能作小楷,亦不能摆脱规矩。客曰:子何不舍子之冻蝇?余无以应,因知此技非得不传之秘者,未易易也。凡欲作书,先端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寡默,如对至尊,则无不美也。褚河南印印泥,张长史锥画沙,颜太师屋漏痕折钗股,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以悟入也。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其不合者盈眼矣。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行行须求合法,字字须求生动。

  淳化阁帖,初刻系枣版,银定拓。余友吴天定为余父述古公门人所居,又相怜。余朝夕得把玩后,湖广胡天骝出一册见示,乃二王草书,生动变化,余一见即知为潭帖,在淳化之上。观其后款,果然为二王草书。邢子愿得力于此。淳化秘阁续帖内欧阳太子率更、李太白皆极妙。太白字,天真豪放,逼似其为人,云得力于南唐李后主七法。余见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来仲楼,书种堂正续,二刻鹪了瓴、红绶轩、海鸥堂、青来馆、蒹葭室、众香堂、大来堂、研庐帖十余种,其中惟戏鸿堂、宝鼎斋为最。先生平生学力皆在此二种,其余诸帖,研蚩各半,而最劣者,则青众香也。笔意酷似杨彦仲,疑其伪作也。

  淳化阁贴,所见诸本,皆系钱文倩物。文倩囊涩,先质六册于一富贾,余四册,余尝见之。其中二王一册,笔法秀宕,下真迹一等,果俊物也,细玩却是潭帖。在明朝唯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为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钩勒上石所刻,费数万,较今市本相去天渊焉。

  明朝法贴,大刻有郁冈斋乃王氏所刻,停云馆,乃文氏所刻。郁冈斋,余童年曾见之,不复记忆。停云馆,余见之于张玉立家,其中黄庭、兰亭刻有多种,而帖中所载宋元诸家最详。又涿州冯相公所刻快雪堂,亦备载苏米书,采摭颇精,于晋魏历代之书,十得四五耳。至于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临摹历代大家及自书题跋,精妙绝伦,近则可掩郁冈斋,远则踞诸淳化各种名帖之上,诚罕观也。

  余见二王帖十卷,首幅刻右军、大令二像,前六卷皆右军书,后三卷皆大令书,共一百七十余页,末一卷皆名贤题跋,乃金坛李氏所刻。李为元明两朝世家,故能办此。余曾不停手临七月余,后以乏米,质之张氏,得六星后未能赎,可叹耳!

  二王有甲戍帖,在淳化之上。宜兴蒋如奇,号邃初,在扬州盐商家得之,价值千金。蒋与刘馀佑同年,蒋死,其子中落,适刘子名芳烈者,为镇江太守,蒋子修谒刘,请看不还,以北寄为辞,及蒋归,然刘所赠不下数百金也,后数年,蒋游京师谒馀佑,又赠数百金。蒋遂不敢言,至今竟为刘氏所有。

  米南宫对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

  余学书十六年,方悟得势字,至二十七年,方悟得三折笔锋。今人把笔无几时,便思挥屏扇纤素,开口便轻议前贤,只是不自知丑态耳。历代名家,各有妙悟,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如两峰出云,忽然自合,如见舞剑器,如见道斗蛇,如闻嘉陵江声,乃于道字方有悟,抽刀断水,总只悟得个势字,是取势又兼用笔,其余三折锋之说,自卫夫人及羲献而后无有问途者,岂知之,固秘之耶。抑得势即三折笔耶,可以不言耶,妙极!

  落笔要有疏宕纵逸之气,凡作字时,便存此想,不可忽略,然必在极熟之后,笔忘手,手忘笔,方能臻此三折笔法。

  元宰以争座位为颜书第一,为其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深思。

  学书之人先须笔笔能到古人,及至到处,则须劈破天荒自成一家。秦少游绝爱政黄牛书,问其笔法,政曰:字,心书也。着意则不佳,故每求儿童书以观其神气。

  余学书在戊子元旦至甲申二十七年,临摹古帖备极苦心,虽时与古人盘旋,然堂奥未窥也。壬子腊月回山西陈家集,晴窗之下,偶临元宰禅悦一则,忽悟得变化笔法,然非口授,亦不能透彻耳。

  凡临贴到数月之后,工夫沉密则平日笔意反为法所缚,动笔辄更拙滞,不得如意,如须换一两种帖,庶前之所临,活变生动,从不经意处潇洒而出。临小字是日,不得为人写大字,临大字是日,不得为人写小字,若转换数日笔意飞舞,厥迹既佳,大小亦可任意矣!

  余十六岁时,过金陵,侄孙直儒家见其五百金所购欧书乐志论墨迹,余极爱之,因屡愿习此种,又苦其难弃前学,心识其法,五十二年未尝语人,后传李锡奇、乐继武及明晋卿子,名观者共传三人焉。在直孺家见颜鲁公争坐位墨迹,在唐版纸上无一字涂抹遗漏,与世所传草稿不同,字形瘦劲奇变,踊跃生动,如龙眼大,后幅并无人题跋,只有数行落年月姓名,但云是鲁公当日誊清,上之当事者,历代藏之。粤西荔波县瑶蛮洞中,传为世宝。万历末,有浙西顾姓者,官于其地,诱而得之,藏于其家。天启间转入吴门韩某之手,直儒用八百金购得之。此卷华亭且未之见,况前此书家乎?宜其题跋之无人也。余得华亭门人传法,眼能小具别鉴,故知其为真迹也。

  镇江曹次师家藏苏米真迹,来扬求售。米之用笔,顿跌清古,与世所传真壤十纸,相去天渊,即较之方圆庵张志孝碑,亦不相类。乍视之,不知为米书。米老儒古帖,结构盘桓,气魄雄浑,笔意磊落。王双白云:明朝只有一大家,董元宰是也,下此都是名家。总明朝书家论之,可与唐宋匹者,一邓太素,二邹衣白,三倪苏门,四陈眉公,盖太素得力于米而天姿古劲有屈铁之势,全以骨胜,所少者细筋,又无变化,新新之态。至于邹书则中锋悬腕,荧迥刚劲,但拘于颜法,又时伤瘦硬,未能变化耳。若倪书,笔法秀逸,从董脱胎,于历代之法蕴蓄宏深,而出之简远,不似他人着力。陈眉公用笔甚活,自成一家,能于紧处用藏锋,其结构如松柯掩缭,有骨有趣,从苏脱胎,一毫不背。此四人皆亚于董,正是孔门有四哲耳。

  凡用新笔,以滚水洗毫二三分,胶腥散毫为之一净则刚健者,遇滚水必软熟,与笔中柔毫为一类,后以指攒圆,且不可令曲,听干三四日后,剔砚上垢,去墨腥,新水浓研,即以前笔饱醮,仍深二三分,不可濡水,随意作大小字百余个,再以指攒圆,直候干收贮,量所用笔头浅深清水缓开,如意中式,然后醮墨,此华亭秘传也。又作字先开笔,开笔之法,先点清水,少歇又点,如此三次,令水透毫,然后取笔向干净砚上旋转捺之,令四面之毫,无一不和,又由浅入深,令四面毫之润处无一丝不齐,酌字大小,以分浅深。若临米,纵小字亦须深开,运用轻重方能随意。若写毕,亦另有秘传。

  凡作字时,几上当安笔七八枝或十余枝,若用笔少不如意即弃去另换一枝,勿惜小费致留恶札于世相传。善书者不择笔,此英雄欺人语也。

  凡书字,墨须新磨,重按缓转,则汁细色鲜,书笺纸宜用烟墨,书宣纸宜用胶墨。书熟宣胶墨与烟墨同研乃佳。若纯用烟墨,一经裱后,则墨色晕出,字迹模糊矣。研墨成后,必须令其停十余分钟,乃取笔醮写之,则光彩异常。又,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则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又作字须有胆,胆大则悬腕自足,胆小虽悬肘不成。

  凡书字,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变美,离之则两伤。临古须要无我,一有我便是已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摄天地清明之气,入指腕间,方能与造化相通,而尽万物之变态,然非穷极古今,一步步脚踏实地,积习久之,纵横变化无适不当,必不能地负海涵,独扛百斛。故知千里者跬步之积,万仞者尺寸之移。孙虔礼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凡临古人,始必求其甚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则相契,在牝牡骊黄之外,斯为神似。宋人谓,颜字学褚,绝不相似。此可悟临古之妙矣!

  凡临古人,始在能取,继则能舍。能取易,能舍难,然不能取无由能舍。善学柳下惠,莫若鲁男子,于此可悟舍法。非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何从现得清静法身来。余忆七岁时,读书东门王忆峰家,王称道董先生之学,余即慕其为人。余十七岁时,得笔法于南都。所谓手授口诀者,于此始知之。十九岁得宝鼎斋初拓,甚爱之。是时购先生真迹,然余以沉溺八股,既鲜闲暇,又生畏惮,是以不果学。乙酉之变,余家片纸只字都无存者,避乱湖边,教授阅三四年,复购数种。丙戊春,学永兴真书,两月即弃去,仍临肥本兰亭,直到戊子元旦,始落笔志毕生。于此年三月廿四日临所堂大罗经止静太古一则。岁月蹉跎,忽惊老迈,古之书家,自成童即能把笔,如大令六七岁受笔法,一到壮年,名满四方。子昂三十八岁已官就名成。余年四十八始有此志,不知何年得入古人之室,亦帷有立志坚定,工夫不懈,庶几有成耳。

  折须提笔,转须捻笔,折乃圆,圆乃劲。

  习古人书,必须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一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又临古须透一步,翻一局,乃适得其正。古人言,智过其师,方名得髓。此最解人语。

  人必各自立一家,乃可与古人相抗。魏晋迄今,无有一家同者,非由风会迁流,亦缘规模自树。仆常谓,使右军在今日,亦学不得,正恐为古人所盖耳。作书须笔笔有原本乃佳,一笔杜撰便不成字。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其末,未详其本,随意写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

  东坡论唐六家书,永禅师骨深称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欧阳率更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褚河南清远潇洒,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本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东坡于唐代变迁之迹论之最精,而武断私造之字则置而不论也。北宋书家,东坡及山谷米襄阳大抵高际阔步,气韵轩昂,或诋其棱角怒张则失之过。蔡襄李时亦有声于时。宣和时徽宗留意书法,得杜唐稽一人书法不传。高宗南渡,力图恢复,乃作评书之文,为翰墨志,玩物而已。大旨可宗,惟在羲献,彼何不援羲之之言曰:区区江右,固足以寒心乎!后之学书者,当思有益于国家社会乃可。

  宋以后书家,变迁最异者为洪武体或谓之宋字,横细纵角,字体方正,施之刻书,良有裨益,惟文人习之者,除碑版亦无用之者,仅为书手(原为手民)专家之学也。

  凡写榜书,须我之气足盖世,虽字寻丈,只如小楷,乃可指挥如意,有意展拓,即气为字所夺,便书不成。榜书每一字中,必有两笔不用力处,须安顿使简淡,令全字之势,宽然有余,乃能跌荡尽意,此正善用力处。

  凡作榜书,不须拘结构长短阔狭,随其字体为之,则差参错落,自成法度,一排比令整齐,便是俗格。

  凡榜书,三字须中一字略小,四字须中二字略小,若齐一则高悬起便中二字突出矣。又榜书结构体宜少长,高悬则方,若结体太方则高悬起便扁阔,而势散矣!

  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后,四库馆开,而其风益盛。然此体唐宋亦有之。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内载有官楷手书《沈括笔谈》云: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则死无一笔是矣。窃以谓此种楷法为书手则可,士大夫亦从而效之,何耶?清朝若沈文恪、姜西溟之在圣祖时,查詹事、汪中允、陈弈禧之在世宗时,张文敏、汪文端之在高宋时,庶几卓尔不群矣。至若梁文定、彭文勤之楷法,则又昔人所云堆墨书矣!

  凡写对联,落己名不宜太低,太低则吊脚不合格。若拓图章则宜留地步,不拓则少低亦可,总以合式为上乘。又首联宜站左边,对联宜站右边,以便路款。又凡字格宜上紧下松,留有余地,步且见人福泽。

  定武兰亭石刻,出自率更,若以为率更所书者,余偿疑焉。太宗於此叙爱之如此其笃也,得之如此其难也,既欲寿诸贞石,嘉彼士林,乃舍右军之真迹用率更之临本,殆不然矣!后见何延之兰亭始末记云:帝得帖,命冯承素韩通政等各拓数本赐太子诸王,一时能书如欧阳虞褚诸公,皆临拓相尚,刘竦嘉话录云:兰亭序,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始拓以分赐近臣。何子楚跋云:唐太宗诏,供奉临兰亭序惟率更令欧阳询自拓之文夺其勒石留之禁中,然后知定武本乃率更相拓而非其手书也。又兰亭博议云:欧公集古不录定武本,自山谷喜定武本,于是士大夫争宝之。

  欲学书者,必得传授。明季华亭董公其昌传执笔法于其邑人沈公荃、逮国朝传王公鸿绪,鸿绪传张公照,照传何公国宗,国宗传金陵梅君钜。余学书三十年后,始缘钜得其传,先是张公秘其法,不授人,一日同何公坐狱中,何公叩之再三,乃告之,仍嘱勿泄。及出狱,何公偏语人梅君,因得之。及张公总裁某馆梅君誊录馆中见公作书,狐裘袖拂几上。张公曰,观吾袖拂几乎,腕实悬而动也。于此可以知书法之秘诀矣,亦贵学者有恒耳。

  链接:

  王羲之故事

  书法秘诀寓水中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比如: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但老祖先们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横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少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苏轼反覆体诗

     
历代不少有才之士纷纷想模仿“璇玑图”创作诗歌,以与苏蕙平分秋色;但最终除了作出一些“回文诗”外,仅有宋代大学士苏轼创造的一种“反复诗”,尚有一些“璇玑图”的意韵.“反复诗”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开始,左旋右旋,读之皆可,能得五言绝句三十首;圈内十字交叉的十三个字,顺读、横读、逆读,可得七言绝句四首;以中间的“老”字为枢纽,左右上下旋读,又可得诗若干首;若将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随意回旋,取其压韵,还能得诗若干首。据说以这二十九字反复变化,可读出七、八十首诗来,可以说是神奇巧妙,与“璇玑图”异曲同工。然而,从气势上,变化的花样和难度上,它仍与“璇玑图”难以相提并论。苏蕙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

     
外圈从右往左:
      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

      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

      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

      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

      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

      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

      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

      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

      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

      洼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


     
从左往右:
      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

      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

      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

      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

      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

      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

      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

      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

      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

      衬冷烟雨藏,山远水洼东。隐笋尖吐香,含远蕊花红。


     
从右往左用辘轳回文法:
      红花蕊远含香吐,香吐尖笋隐东洼。
      东洼水远山藏雨,藏雨烟冷衬红花。

      东洼水远山藏雨,藏雨烟冷衬红花。
      红花蕊远含香吐,香吐尖笋隐东洼。

      雨烟冷衬红花蕊,花蕊远含香吐尖。
      吐尖笋隐东洼水,洼水远山藏雨烟。

      吐尖笋隐东洼水,洼水远山藏雨烟。
      雨烟冷衬红花蕊,花蕊远含香吐尖。

      远山藏雨烟冷衬,冷衬红花蕊远含。
      远含香吐尖笋隐,笋隐东洼水远山。

      吐尖笋隐东洼水,洼水远山藏雨烟。
      雨烟冷衬红花蕊,花蕊远含香吐尖。

      山藏雨烟冷衬红,衬红花蕊远含香。
      含香吐尖笋隐东,隐东洼水远山藏。

      含香吐尖笋隐东,隐东洼水远山藏。
      山藏雨烟冷衬红,衬红花蕊远含香。

      衬红花蕊远含香,含香吐尖笋隐东。
      隐东洼水远山藏,山藏雨烟冷衬红。

      隐东洼水远山藏,山藏雨烟冷衬红。
      衬红花蕊远含香,含香吐尖笋隐东。


     
从左往右用辘轳回文法:
      蕊花红衬冷烟雨,烟雨藏山远水洼。
      水洼东隐笋尖吐,尖吐香含远蕊花。

      水洼东隐笋尖吐,尖吐香含远蕊花。
      蕊花红衬冷烟雨,烟雨藏山远水洼。

      香含远蕊花红衬,红衬冷烟雨藏山。
      藏山远水洼东隐,东隐笋尖吐香含。

      藏山远水洼东隐,东隐笋尖吐香含。
      香含远蕊花红衬,红衬冷烟雨藏山。

      吐香含远蕊花红,花红衬冷烟雨藏。
      雨藏山远水洼东,洼东隐笋尖吐香。

      雨藏山远水洼东,洼东隐笋尖吐香。
      吐香含远蕊花红,花红衬冷烟雨藏。

      笋尖吐香含远蕊,远蕊花红衬冷烟。
      冷烟雨藏山远水,远水洼东隐笋尖。

      冷烟雨藏山远水,远水洼东隐笋尖。
      笋尖吐香含远蕊,远蕊花红衬冷烟。

      洼东隐笋尖吐香,吐香含远蕊花红。
      花红衬冷烟雨藏,雨藏山远水洼东。

      花红衬冷烟雨藏,雨藏山远水洼东。
      洼东隐笋尖吐香,吐香含远蕊花红。


     
用回文法读上面的诗:
      烟冷衬红花蕊远,花蕊远含香吐尖。
      尖吐香含远蕊花,远蕊花红衬冷烟。

      尖吐香含远蕊花,远蕊花红衬冷烟。
      烟冷衬红花蕊远,花蕊远含香吐尖。

      花蕊远含香吐尖,香吐尖笋隐东洼。
      洼东隐笋尖吐香,尖吐香含远蕊花。

      洼东隐笋尖吐香,尖吐香含远蕊花。
      花蕊远含香吐尖,香吐尖笋隐东洼。

      烟雨藏山远水洼,远水洼东隐笋尖。
      尖笋隐东洼水远,洼水远山藏雨烟。

      尖笋隐东洼水远,洼水远山藏雨烟。
      烟雨藏山远水洼,远水洼东隐笋尖。

      花红衬冷烟雨藏,烟雨藏山远水洼。
      洼水远山藏雨烟,藏雨烟冷衬红花。

      洼水远山藏雨烟,藏雨烟冷衬红花。
      花红衬冷烟雨藏,烟雨藏山远水洼。

      香含远蕊花红衬,花红衬冷烟雨藏。
      藏雨烟冷衬红花,衬红花蕊远含香。

      藏雨烟冷衬红花,衬红花蕊远含香。
      香含远蕊花红衬,花红衬冷烟雨藏。

      香吐尖笋隐东洼,隐东洼水远山藏。
      藏山远水洼东隐,洼东隐笋尖吐香。

      藏山远水洼东隐,洼东隐笋尖吐香。
      香吐尖笋隐东洼,隐东洼水远山藏。

      东洼水远山藏雨,山藏雨烟冷衬红。
      红衬冷烟雨藏山,雨藏山远水洼东。

      红衬冷烟雨藏山,雨藏山远水洼东。
      东洼水远山藏雨,山藏雨烟冷衬红。

      东隐笋尖吐香含,吐香含远蕊花红。
      红花蕊远含香吐,含香吐尖笋隐东。

      红花蕊远含香吐,含香吐尖笋隐东。
      东隐笋尖吐香含,吐香含远蕊花红。

      含香吐尖笋隐东,笋隐东洼水远山。
      山远水洼东隐笋,东隐笋尖吐香含。

      山远水洼东隐笋,东隐笋尖吐香含。
      含香吐尖笋隐东,笋隐东洼水远山。

      山藏雨烟冷衬红,冷衬红花蕊远含。
      含远蕊花红衬冷,红衬冷烟雨藏山。

      含远蕊花红衬冷,红衬冷烟雨藏山。
      山藏雨烟冷衬红,冷衬红花蕊远含。


     
内十字架:
      水流春老吟残蕊,烟云望老斗叉尖。
      蕊残吟老春流水,尖叉斗老望云烟。

      水流春老吟残蕊,尖叉斗老望云烟。
      蕊残吟老春流水,烟云望老斗叉尖。

      蕊残吟老春流水,尖叉斗老望云烟。
      水流春老吟残蕊,烟云望老斗叉尖。

      蕊残吟老春流水,烟云望老斗叉尖。
      水流春老吟残蕊,尖叉斗老望云烟。


     
内十字架中用辘轳体:
      烟云望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望云烟。

      尖叉斗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斗叉尖。

      水流春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望云烟。

      水流春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斗叉尖。

      蕊残吟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叉尖。

      蕊残吟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望云烟。


     
内十字架内利用回文:
      烟云望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望云烟。

      尖叉斗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吟残蕊,蕊残吟老斗叉尖。

      尖叉斗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望云烟。
      烟云望老春流水,水流春老斗叉尖。
     
外圈与十字架相结合:
      冷衬红花蕊,残吟老望云。烟雨藏山远,水流春老吟。

      吐香含远蕊,残吟老望云。烟雨藏山远,水流春老吟。

      笋隐东洼水,流春老吟残。蕊花红衬冷,烟雨望老春。

      雨藏山远水,流春老吟残。蕊花红衬冷,烟雨望老春。

      烟云春老吟,蕊残远含香。吐尖叉斗老,春流水洼东。

      流水远山藏,雨烟冷衬红。花蕊残吟老,春流水洼东。

      残蕊远含香,吐尖笋隐东。洼水流春老,吟残花蕊红。

      尖叉斗老春,流水远山藏。雨烟云望老,吟残蕊花红。

      水流春老望,云烟冷衬红。花蕊残吟老,斗叉尖吐香。

      蕊残吟老望,云烟雨藏山。远水流春老,斗叉尖吐香。

      望云烟雨藏,山远水流春。老吟残蕊花,红衬冷烟云。

      望云烟冷衬。红花蕊残吟,老春流水远,山藏雨烟云。

      斗叉尖吐香,含远蕊残吟。老春流水远,山藏雨烟云。

      斗叉尖笋隐,东洼水流春。老吟残蕊花,红衬冷烟云。

      老春流水远,山藏雨烟云。望老吟残蕊,远含香吐尖。

      老吟残蕊花,红衬冷烟云。望老春流水,洼东隐笋尖。

      老斗叉尖吐,香含远蕊残。吟老春流水,远山藏雨烟。


     
利用辘轳体:
      雨烟冷衬红花蕊,花蕊残吟老望云。
      望云烟雨藏山远,山远水流春老吟。

      笋尖吐香含远蕊,远蕊残吟老望云。
      望云烟雨藏山远,山远水流春老吟。

      吐尖笋隐东洼水,春老流春老吟残。
      吟残蕊花红衬冷,衬冷烟云望老春。

      冷烟雨藏山远水,远水流春老吟残。
      吟残蕊花红衬冷,衬冷烟云望老春。

      藏雨烟云春老吟,老吟蕊残远含香。
      含香吐尖叉斗老,斗老春流水洼东。

      老春流水远山藏,山藏雨烟冷衬红。
      衬红花蕊残吟老,吟老春流水洼东。

      老春残蕊远含香,含香吐尖笋隐东。
      隐东洼水流春老,春老春残花蕊红。

      香吐尖叉斗老春,老春流水远山藏。
      山藏雨烟云望老,望老吟残蕊花红。

      山远水流春老望,老望云烟冷衬红。
      衬红花蕊残吟老,吟老斗叉尖吐香。

      含远蕊残吟老望,老望云烟雨藏山。
      藏山远水流春老,春老斗叉尖吐香。

      斗老望云烟雨藏,雨藏山远水流春。
      流春老吟残蕊花,蕊花红衬冷烟云。

      斗老望云烟冷衬,冷衬红花蕊残吟。
      残吟老春流水远,水远山藏雨烟云。

      望老斗叉尖吐香,吐香含远蕊残吟。
      残吟老春流水远,水远山藏雨烟云。

      望老斗叉尖笋隐,笋隐东洼水流春。
      流春老吟残蕊花,蕊花红衬冷烟云。

      叉斗老春流水远,水远山藏雨烟云。
      烟云望老吟烟云,烟云远含香吐尖。

      斗叉老吟残蕊花,蕊花红衬冷烟云。
      烟云望老春流水,流水洼东隐笋尖。

      云望老斗叉尖吐,尖吐香含远蕊残。
      蕊残吟老春流水,流水远山藏雨烟。


 
 
 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如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孝顺篇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
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後悔难。
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幼儿咒骂我,我心好喜欢;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欢,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
劝君今後逢怒,也将亲作小儿看。
儿辈出千言,君听常不厌;
父母一开口,便道多管闲。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
劝君钦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乱言。
夫妻携钱包,买衣又买糕;
罕见供父母,多说饲儿曹。
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
劝君多为老人想,供养父母光阴少。
市上检药物,只买肥儿丸;
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
儿固瘦,亲亦残,医儿如何在父先?
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及早驻亲颜。
富贵孝亲易,双亲未曾安;
贫贱养儿难,儿女无饥寒。
一条心,分两般,亲则推贫儿不言;
劝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亲自然安。
孝是宽容
孝是宽容
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
宽容老人的唠叨
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
孝是报答
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
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
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
孝是耐心
耐心听取老人的话
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
耐心说服老人
孝是善意的欺骗
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
孝是常回家看看
拿不拿东西是次要,陪老人说话很重要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cat 关注

文章收藏:5030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