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送刘太冲叙》石刻本和临写本

小南海

收藏于 : 2019-03-13 13:07   被转藏 : 1   

初唐书坛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皆奉“二王”为圭臬,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书法流派,位高权重,风范凛然。但是他们皆本古人,不敢妄为,作品少有新意。尤其是虞世南,他彻底继承了王书的艺术特色,恪守王风,笔笔王法,这样便形成了以方正瘦硬为风格的初唐书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这种保守从书法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唐 颜真卿《送刘太冲叙》石刻本和临写本

作品鉴赏

唐代颜真卿行书法帖。 宋代有石刻本,庆元五年刻于溧水。《金石萃编》载:“石高五尺二寸,宽二尺五寸,字分上、下二截,上截十三行,下截十七行, 行约十二至十四字。书法奇崛生动。明代董其昌评称:“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米元章谓如龙蛇生动,见者目惊,不虚也,宋四家书派皆出鲁公,亦只《争坐帖》一种耳,未有学此叙者,岂不时不甚流传耶?”《戏鸿堂帖》、《忠义堂帖》、《滋惠堂帖》等均收入。

《送刘太冲序》书于大历七年(772年)。拓本。行书,序文。35.6×16.5厘米。凡22行,计159 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 真迹著录首见宋米芾《书史》,系颜真卿送刘太冲西游时所作。刘太冲为颜真卿天宝末年平原旧友,广德元年吏部属吏,宣城陈留人萧颖士子弟,刘太真之兄。 鲁公平原首举义旗抵抗安禄山叛军,邀他共拒胡羯,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公元771年,鲁公在江宁与他相遇,同时得到他的帮助,解除了一时之困境,此文即记其事。米芾谓之 “ 如龙蛇生动 ,见者目惊 ”。据米芾《书史》记载,此帖真迹原为王钦臣故物,后为唐所得,将其中“ 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邻”一行字剪去,而《忠义堂帖》却依然留存。此序首末皆有 缺字,可见当时真迹就已经损泐。《忠义堂帖》起首所缺“刘太冲者彭”五字,由 朱笔小字校补,序末也有朱笔题跋六行,均为清人孙承泽手笔。

《送刘太冲序》尾署“鲁郡公颜真卿叙”,而正确的署名应为“鲁郡开国公”。以书法的直观经验来判断,也与真迹《刘中使帖》的艺术水平相差甚远,因此应是古代的临写本。可以说,颜真卿的书迹,除碑、帖的刻拓本外,相传的墨书作品,真迹作品不过两三件而已。

释文:

刘太冲者,彭城之华望者也。自开府垂明於宋室,择州考绩於国朝。道素相承,世传儒雅尚矣。夫其果行修洁,斯文彪蔚。鄂不照乎移华,龙骥骧乎云路。则公山正礼,策高足於前,冲与太真,祠家声於后。有日矣。昔余作郡平原,拒胡羯,而请与从事。掌铨吏部,第甲乙,而超升等夷。尔来蹉跎,犹屑卑位,虽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鄰。故冲之西游,斯有望矣,江月弦魄,秦淮顶潮。君行句溪,正及春水。勖哉之子,道在何居。鲁郡公颜真卿叙

石刻本






临写本

颜真卿取法前人却法而能化,推陈出新,他在笔法、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都与王派书风迥异,独树一帜。他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瘦硬取胜的特色,而是加大了腕力的运用,突出一个“筋”字,即范仲淹所说的“颜筋”。现代史学家范文澜指出了颜真卿书法善于创新的特点:“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送刘太冲叙》,行书,书于大历七年(772年),《叙》文中有对刘太冲兄弟的赞扬:“果行洁修,斯文彪炳,鄂不照乎栘华”,“冲与太真嗣家声于后”;有对刘太冲的勉励:“冲之西游,斯有望矣”,“勖哉之子!”可见颜真卿对刘家兄弟的赏识与厚爱。

《送刘太冲叙》较《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晚一年,米芾《书史》一书有著录。董其昌在《送刘太冲叙》的跋语中指出:“颜鲁公送刘太冲叙,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米元章谓如龙蛇生动,见者目惊,不虚也。”

伊秉绶的隶书、行书在清季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推原其行草书的渊源,可以上溯到颜真卿的《送刘太冲叙》。按米芾的说法,颜书有“篆籀气”,伊秉绶学习颜体行书,亦能得其玄妙。喜欢颜书的朋友不妨多多揣摩,借以开拓自己新境界。

颜真卿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小南海 关注

文章收藏:5099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