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伤寒杂病论》与《内经》五运六气

leeeux 关注

收藏于 : 2022-05-24 04:57   被转藏 : 2   

图解《伤寒杂病论》与《内经》五运六气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 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并伤寒皆主气为病)。 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宋本伤寒论·伤寒例》)
所谓 “四时正气” ,是指四时正常的气候,即 四时之“主气”,“主运”, 谓春温、夏热、秋燥、冬寒。此四时之气皆能为外感之病,不过春夏之温热主生长,秋冬之燥寒主收杀,所以阴寒为病,最为肃杀毒厉之气,但可以预防。
冬时感寒即发病,“名曰伤寒”。寒邪伤人体阳气,若人体阳气旺,拒寒于外表,不得即病,至春夏阳升之时,乘势阳气郁发,而为春之温病、夏之暑病。这也属四时正气病,不是时行之气。《伤寒例》接下说: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所谓 “时行之气” ,是指四时不正常之气,四时流行之气, 即五运六气之“客气”“客运”。 “春时应暖而复大寒”,是春行冬令。“夏时应热而反大凉”,是夏行秋令。“秋时应凉而反大热”,是秋行夏令。“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是冬行春令。
在辨明了“四时之气”及“时行之气”,即“主气主运”及“客气客运”之后,《伤寒例》接下说: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伤寒论》决病法,以斗历占之,以说明外感病与季节气候有密切关系。《伤寒例》中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见下: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 雨水正月中斗指寅。
惊蛰二月节斗指甲, 春分二月中斗指卯。
清明三月节斗指乙, 谷雨三月中斗指辰。
立夏四月节斗指巽, 小满四月中斗指巳。
芒种五月节斗指丙, 夏至五月中斗指午。
小暑六月节斗指丁, 大暑六月中斗指未。
立秋七月节斗指坤, 处暑七月中斗指申。
白露八月节斗指庚, 秋分八月中斗指酉。
寒露九月节斗指辛, 霜降九月中斗指戌。
立冬十月节斗指乾, 小雪十月中斗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斗指壬, 冬至十一月中斗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斗指癸, 大寒十二月中斗指丑。



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斗历:“斗”指星宿中的北斗星,“历”是历法。古人根据斗柄所指方向,以确定月份季节,称之为斗建。这是斗历推算节气的变化,从而用来确定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病。斗建节气与《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言的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很相同,这个五运六气的天纲图,被张仲景放到了《伤寒例》中,作为《伤寒杂病论》的纲纪。十二支应十二中气,及三阴三阳六气,辰戌为太阳,卯酉为阳明,寅申为少阳,丑未为太阴,子午为少阴,巳亥为厥阴。十二节应天干及四维的乾坤巽艮,甲己合化为土运,乙庚合化为金运,丙辛合化为水运,丁壬合化为木运,戊癸合化为火运。乾为天门,巽为地户。正是因为此图重要性,所以宋本《伤寒论》把这节文字刊在《伤寒例》之首。因注家不懂五运六气,所以很少注解。只有成无己深知其源,所以在《注解伤寒论》中,专设“首卷”解说五运六气,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专设《六气主客》解说六气。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41084-1-2.html
(见图一)
乾为天门,是夏至 (6月22) 的日入点,巽为地户,是冬至 (12月22) 的日出点,此天门地户将一回归年分为上下两个半年,所以《伤寒例》接着说:
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在泉右),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主气在泉之位),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在泉左),寒渐将解,为病亦轻。
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客气病)。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其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主气病)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客气病)。三月四月(司天右),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司天),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司天左),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相似,但治有殊耳。
这是依天门地户分两半年,从地户冬至日出点道天门夏至日入点为天道之阳,对应地道之阴。并将斗建十二月分为六气,正月二月为“初之气”,三月四月为“二之气”,五月六月为“三之气”(即司天之位),七月八月为“四之气”,九月十月为“五之气”,十一月十二月为“终之气”(即在泉之位)。从九月十月五之气到正月二月初之气,为在泉之位及其左右间。从三月四月二之气到七月八月四之气,为司天之位及其左右间

主气气位表




伤寒和温病、暑病为四时正气—即主气为病,冬温和寒疫为时行之气—即客气为病。
《伤寒例》至此已辨别清楚四时主气为病与时行客气为病的病因病机了。然发病与不发病的重要因素,是看 人能否适应气候变化,是否能顺时养生。所以《伤寒例》一环接一环地接着说: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必发何病,详而取之。
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
依《内经》言太过不及,是指五运。冬至和夏至是太阳视运动的转折点,即阴阳二气的消长转折点,故设为天门地户。春分秋分,阴阳平分,一半为阳,一半为阴,阴阳交变,而病生焉。但 必须明白天道与地道之应,天阳应地阴(乾阳在坎),天阴应地阳(坤阴在离),不明此理,不足以言医。所以阴阳成为仲景辨病的大纲。

上焦-(南半球对应心)太阳阳明为标阳,寒燥为本阴,是天阴对地阳


下焦-(北半球对应肾)少阴厥阴为标阴,风热为本阳,是天阳对地阴


中焦-(赤道中对应脐)少阳标本皆阳,太阴标本皆阴,是为纯阴纯阳



天阳—太阳夏至点 对应 地阴—北半球(北回归线,地球北属阴),


天阴—太阳冬至点 对应 地阳—南半球(南回归线,地球南属阳)。



一岁之始当从冬至日的日出算起,夏至日入点为其半。 所以《内经》只定黄道圈上的乾位为天门戊分、巽位为地户己分,没有艮坤戊己分。 乾巽天地门户之分很重要,凡天人相应之理皆以此为基础。
《素问 · 五常政大论》说:“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
左右指地的方位言,西北之右方是西方,属秋金,气凉;西北之左是北方,属冬水,气寒。东南之左是东方,属春木,气温;东南之右是南方,属夏火,气热。西北为天门,天阳(夏至点)对地阴。东南为地户,天阴(冬至点)对地阳。这就是《内经》对天地门户的论述。



《伤寒例》从“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之后,纲领性地说明六经传变机理,则是源于《素问·热论》。虽然《素问·热论》对仲景《伤寒论》学术理论的形成、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不是主要的。《素问·热论》论六经是以经脉病证为中心的分证纲领,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伤寒论》论六经是 以脏腑经络气化为中心 的分证纲领,所以阳明病有清里攻下法,三阴之病并不局限于下法,有温里祛寒、回阳救逆、育阴清热、寒温并用之法。特别是厥阴病以肝脏发病为主,太阳病以心病为主等。
《伤寒例》最后阐述伤寒病的治疗原则、用药方法及调护预后等问题。可见《伤寒例》是一篇完整系统论述《伤寒论》渊源的专著,为《伤寒论》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须知此篇,乃论中纲领”,决不能削贬废弃,应给予颂扬光大。
先回顾一下先祖圣训
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今时之人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

很多朋友对仲景方术有困惑,理不清病与证之间,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关系。此文简单谈下个人看法。

----上古真人<micalfan1972@hotmail.com>谨识

 



病与证传变,举3/8为例来说
不论是误治失治,始终遵循着固定的传变顺序和路线,那就是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此为男)病是九年传变,证是每年传变。
用药原则即可同治;也可急治标,缓治本;另外尚有救表救里之策。

先天与后天:
首先,看一下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事例:
无锡邹小山先生夫人,与安州陈密山先生夫人,八字干支并同。小山先生官礼部侍郎,密山先生官贵州布政使,均二品也。论爵,布政不及侍郎之尊;论禄,则侍郎不及布政之厚,互相补矣。二夫人并寿考,陈夫人早寡,然晚岁康强安乐;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又相补矣。此或疑地有南北,时有初正也  
这表明人的命运在后天是可以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并非全部由先天来决定,而是后天的环境,或者是自己的选择来决定。

再次,为了考察地域和时间对命理的影响,纪晓岚又举案例如下:“余第六侄与奴子刘云鹏,生时只隔一墙,两窗相对,两儿并落蓐啼。非惟时同刻同,乃至分秒亦同。侄至十六岁而夭,奴子今尚在。岂非此命所赋之禄,只有此数。侄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禄尚未尽耶(注:所谓吃亏是福)?盈虚消息,理似如斯,俟知命者更详之”。
对于上面两个人,理论上可以理解成同一个人。是因为人在后天具有完全不同的环境,导致了他们完全不同命运。

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先天与后天相互影响
但是,如果后天影响太大,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是哪些后天因素在发生作用,临床来说常见患者用药与治疗的错误太多影响到自然气数变化。这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服用什么药,而是首先不服什么药。
举例来说很多患者长期自行服用止痛药(其他如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安眠药、抑郁药等等之中药西药)以致根本看不到任何痛证之表现,而此疼痛本是后天自然变化证,医者不明,遂妄用药,即会证变多端,医者不审或患者乱投医,致前医惘然,后医更茫然。最后就是本属阳实病证渐变为阴虚病证。

后天影响太大,故仲景云: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人法地,地法天(人用药,药含天地阴阳之物性)
先天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气数,后天影响每个人不同故证变有不同。仲景方术的先天变化病与后天变化证的应用就是通过砭针灸药调整先天与后天之自然。通过气数图把握患者先天后天自然之证,医者做到心中有数(气数),把握住这条主线进行治疗,祛除误治之影响患者病情首先不会加重,之后进行正治则患者病情改善自然水到渠成。


回复 #2 xinj1011 的帖子
关注仲景术数有段时间了,其中的许多细节还不是很清楚,基本上能把气数图排出了。临床还需要验证历练,总结经验。
自觉仲景术数只是让医者能在大的方向上把握病者的情况,具体的细节还需四诊和参,生老病死是一定时空的气数变化,仲景术数是把握这种变化很有用的方法。同年月日时出生的人有许多,病症会有不同的。疾病的产生和地域,时间,环境,心理状态都有关系。和父母的遗传也有联系。
在临床中有同一天发生同样的疾病比较集中的现象,但是病人条件并不是很有关联的。内在的道理还请指点。

---------------------------------------------------------------------------------------------------------------------------
这段话是引述xinj1011,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下面就再谈谈: 
先说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会随时间而变化。人体病证亦同。时间就是天运,三元九运,在风水是研究在什么时间会在什么地区有什么事件发生。在仲景方术判断疾病走向转归。

天地之间有不同层次的能量变化规律,有磁场、电场、电磁波、引力场、强力场、弱力场,以及大陆板块之物理向量等。

据李守力先生讲,玄空风水是几千年来的皇家绝密,自1927年始公于众,玄空飞星学的应验率最高,最得用。

先天德气力量、后天地理环境、心理情况即天时、地理、人和三部有主有次,不可混淆。中医者,天阳地阴人中之道,即是三生身体之万物也。在脉则有三部九候之应。在治疗则有顾阳,存阴,保胃气。

道生万物,万物皆以中和状态为贵。因为中和之气,执中之道,阴阳交才会最充分,能量转换才最彻底,生机才会最足。河图先天生数需要五才能变为成数。升降浮沉之气机运动离不开中土运化。气机太过不及皆会破坏生机的道理即在于此。人和如此重要,故岐伯强调“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再说五:
五常即是仁、义、礼、智、信,木、火、金、水、土。与五戒对应,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

风水学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就是五常或五戒。
穴场的左边是青龙,此处若是合于中道则是达仁,气势过大则为人软弱,气势反背则为人残酷。
穴场的右边是白虎,此处若是合于中道则达义,过则倔强,反背则偷盗。
穴场的后边是玄武,合于中道则有智慧,过则狡诈,反背则愚痴。
穴场的前边是朱雀,合于中道则达礼,过则巧言令色,反背则伤风败俗。
穴场中央是明堂,合于中道则达信,过则迷信,反背则狐疑。(万事起于信)

人面部的明堂就是鼻,居中主气。人之五指也是从拇指起,信、仁、义、礼、智。土、木、火、金、水。对应五脏之藏俱先天阳。

仲圣脉九候之浮沉,察明堂阙庭之色脉。即是在气数图之上查先后天之异,升降浮沉之变,天地人之情。

中医其实是根源于河洛易经,就是根源于道。故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leeeux 关注

文章收藏:240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