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

风的方向

收藏于 : 2019-03-04 11:35   被转藏 : 1   

稻瘟病 Rice blast

异名 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叩头瘟。

病原 无性态灰梨孢 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Pyricularia oryzae Cav.,属半知菌 亚门梨孢属真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 下尚未发现。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

寄主 水稻、壮羊茅、秕壳草、马唐等。人工接 种时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

危害 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

分布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我国南北稻 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以南方山地稻田发 病较重。

为害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病。由 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 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 颈瘟为害最重。(1)苗瘟:秧苗三叶期前发病,由 种子带菌引起,无明显病斑,苗基部灰黑色,上部 黄褐色,卷缩枯死。三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 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2)叶瘟: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由于天气条件 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叶上病斑形状、大 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4种类型。①慢性型。是 稻瘟病的典型症状特征,病斑呈梭形,两端常有 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 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 层。叶上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发 病重的叶片枯死。②急性型。发生在适宜的发 病条件下,发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至 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这 种病斑是大流行的先兆,但若天气转晴,湿度小, 可转为慢性型病斑。③褐点型。多在气候干燥 时抗病品种上产生,呈褐色小点,不产生孢子,无 霉层。④白点型。多在发病品种嫩叶上出现,呈 圆形白色小点,无霉层,天气有利可转变为急性 病斑。(3)节瘟: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 色霉层。(4)穗颈瘟:穗颈和枝梗发病后变褐色, 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 多。(5)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 色小斑点。谷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苗瘟 的重要初侵染源。

病原物 (1)形态:①菌丝。菌丝具有分隔和 分枝,初期无色,后变褐色。②子囊壳。病菌子 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③子囊。子囊圆柱形至 棍棒形,多数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少数1~6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无色,呈梭形,略弯 曲,有3个隔膜,萌发时从两端细胞产生芽管,顶 端形成近圆形的附着胞,再产生侵入丝,入侵寄 主组织。④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从病组织 的气孔或表皮簇生出,很少单生,不分枝,有2~4个隔膜,大小(80~160)μm×(4~6)μm,基部 较粗,呈淡褐色,顶部较细,色较浅,顶部形成分 生孢子后,从其侧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 此连续多次,分生孢子脱落后,梗顶部呈曲折状。⑤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或 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有脚胞,成熟后 常具2个隔膜,大小(14~40)μm×(6~13)μm。 多数分生孢子萌发时从顶部或基部细胞萌发伸 出芽管,芽管顶端形成球形、卵形、卵圆形或椭圆 形、厚壁、光滑、褐色的压力胞,然后长出侵入丝, 侵入寄主组织。(2)特性:菌丝生长温度为8~ 37℃,适温为26~28℃。菌丝致死温度:病节内 的菌丝为55℃(10分钟);谷粒组织内为53℃(5分钟)。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可形成, 以25~28℃为最适,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 并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萌发温度 范围为15~32℃,适温为25~28℃,相对湿度在 90%以上,最好要有水滴或水膜存在。侵入要求 条件比较严格,在适温条件下,需持续结水6~7小时,病菌才能侵入寄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叶表结水时间越长,病菌侵入率越高。这也是此 病在山区多发生的原因。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湿 热时为52℃(5~7分钟)。病菌对干热有较强的 抵抗力。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在60℃经过30小时仍有部分存活;于-4~6℃条件下,经过50~60天,仍有20%存活。在速冻条件下,-30℃ 下可存活18个月。在室温条件下,稻节和麦粒 上培养的病菌,在真空干燥器内可存活10年以 上。

侵染循环 (1)越冬:发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 孢子在稻草、病谷、种子上越冬。带病种子、病稻 草堆和以稻草沤制而未腐熟的肥料是来年病害 的初侵来源。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 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 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2)侵染:①当分生孢子着落于稻株表面后,遇有结 水条件,在15~32℃下均能萌发,形成附着胞, 产生侵入丝。侵入丝多穿过角质层,从机动细胞 或长形细胞直接侵入。分生孢子的附着与稻株 叶位有关,稻株上部3片叶的孢子附着率为100%。分生孢子的侵入与温度、结水时间关系 密切。结水时间充分满足条件下,温度影响侵入 率,最适侵入温度为24℃,低于13℃或超过35℃时,病菌均不能侵入。在20~32℃条件下, 病菌对穗部的侵入率变化不大。②潜育期。潜 育期长短与温度有关。在适温条件下,叶瘟潜育 期为4~7天,穗颈瘟为10~14天,枝梗瘟为7~12天,节瘟为7~30天。另外,潜育期还与受 侵入组织的生理龄期有关,组织幼嫩时侵入,潜 育期相应缩短。③孢子形成。条件适宜时,叶片 上病斑形成后即可产孢。其中,以急性型病斑产 孢量最大。产孢高峰与温度有关,以28℃时为 最多。分蘖盛期叶片上的1个病斑,孢子形成量 最高可达4万个。发病品种的穗颈、穗轴、小穗 发病后,其最高产孢量分别可达28万、6万和8万个。(3)孢子释放与传播:在自然情况下,风是 孢子飞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能促进孢子脱 离。孢子自下午8时左右开始释放,直至翌日日 出前,释放高峰为凌晨0~4时,其孢子释放总量 占1天释放总量的40%以上。遇阴雨时,孢子 可全天释放。孢子的传播距离与所在高度和风 速呈正相关。病菌孢子抗逆性较差,在远距离传 播途中易丧失活性。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水稻生长发育过程 中,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就 组织的龄期而言,叶片从40%展开至完全展开 后的2天内最易发病。穗颈以始穗期最易发病, 抽穗6天后抗性逐渐增强,13天以后很少发病。 (2)环境:在气象因素中温度和湿度对发病影响 最大,其次是光和风。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 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水稻处于发病阶段,气温 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 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反之,连续出现晴朗天气,相对湿度低于85%, 病害则受抑制。光合作用缓慢,可使植株体内淀 粉与氨态氮比例下降,硅质化细胞减少,稻株组 织柔嫩,抗病性降低,从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 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 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茎瘟的流行。(3)栽培:①随着旱育秧面积扩大,苗稻瘟发病率有成倍增长 的趋势,由于旱秧覆盖薄膜后,提高苗床的温湿 度,有利于稻瘟病的滋生和蔓延,尤其是老病区, 严重的病株率达20%~30%。②种子内带菌和 种子表面带菌的种子播种后引起秧苗发病。③大面积种植发病品种,气候适宜,病害就会大流 行。汕优2号、汕优63、D优63大面积单一种 植,严重丧失了抗性,造成病害大流行。④病稻 草多,种子带菌率高,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广,来 年可能发病重,反之初侵源少病害轻。⑤偏施氮 肥,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易被病菌侵 染。⑥长期深灌或冷灌,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 质,妨碍根系生长,会加重病情。

预测预报 稻瘟病是气流传播的单年流行病 害,其发生程度与品种的发病程度及发病品种的 种植面积、毒性小种种群数量、流行期的气候条 件及肥水管理等关系密切。对上诉银子进行综 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预测。(1)叶瘟始见期预 测:将当年发病的病节或病穗颈干燥贮存,第2年春播前剪取3~4cm左右的病节或病穗颈200根,缚成2束,置于室外。当平均气温达15℃ 时,逐日取样观察产孢情况,孢子始见日后30天 左右,大田发病品种上可始见叶瘟病斑。(2)叶 瘟预测:水稻分孽盛期生长旺,气温在20℃以 上,田间有发病中心出现,今后数日内有连阴雨 天气,7~9天后大田可能普遍发生叶瘟。如急 性型病斑急剧增加,则说明寄主、病菌和气候条 件均对病害发生有利,3~5天内病害将有较大 发展。(3)穗颈瘟预测:孕穗期稻株恋青,抽穗前 期剑叶发病重,特别是叶片上出现急性型病斑或 出现叶枕瘟,抽穗期间雨日多,穗颈瘟将会流行。 另外,还可根据空中孢子捕捉量或结露时间的长 短,结合田间病情、寄主发病状况、气候条件等综 合分析,进行预测。

防治方法 采取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 抗病丰产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 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①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 有效的措施。由于稻瘟病病菌的小种类型多,地 理分布比较复杂,不易防治,生产上对稻瘟病的 防治主要依赖于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以杂交稻为 主,配合常规稻,大面积上应有3~4个品种搭配。 在水稻品种中粳稻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 其中中熟中粳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最弱。然 而,由于稻瘟病病菌小种易产生变异,抗病品种 往往种植3~5年即丧失抗性,需要进行品种更 替。②覆膜及限水灌溉,改善了田间生态环境及 群体结构,使茂密度适中。据调查,分蘖末期田间 湿度为93.5%~94.9%,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稻 瘟病的侵染和发病程度。推迟水稻成熟期,对粳 稻而言,较低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更有利于粳稻的 生长发育,减轻稻瘟病对粳型品种的为害。③消 灭越冬菌源,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更 不能用陈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覆盖物;陈种子不 能作种用。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看苗施肥,灌水 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 为原则。施用硅肥对稻瘟病防御效果达80%以 上,(2)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浸种,早稻在10~15℃时浸种6天,晚 稻在20~25℃时浸1~2天,石灰水层要高出种 子15cm左右,加盖静置,浸种后用清水清洗3~4次;或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 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浸种灵对苗稻瘟也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防效为52%左右。此外,还可以用4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50%稻瘟 净EC、40%异稻瘟净EC浸种。早稻用1000倍药 液浸种48~72小时,晚稻用500倍药液浸种24小时。②针对发病品种和易发病生育阶段,结合 田间病情和天气情况,适时施药防治。2~3叶期 发生苗瘟,可用6%施稻灵防治1次,即可达到防 治目的。移栽时,用25%使百克EC1200~1500倍液,或20%三环唑750倍液浸秧根3小时,可 有效地预防稻瘟病。用水杨酸溶液喷水稻幼苗, 可以提高水稻幼苗对稻瘟病的抗性。本田防治 叶瘟,在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首次施 药不宜过迟。稻株上部三片叶片病叶率为3%时 及时施药。防治穗瘟,应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第1次药,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2次药。 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WP、40%稻瘟灵EC或40%克瘟散EC 1000~1500g/hm2,或50%异稻瘟 净EC 1500~2250g/hm2,或21.2%加收热必WP900~1200g/hm2,或用30%克瘟散EC 1000~ 1500ml/hm2防治苗瘟、叶瘟,用520ml/hm2防治 穗颈瘟,还可兼治纹枯病、菌核病、飞虱和叶蝉,或 50%消菌灵DP750g/hm2,或40%克百菌SC 1000~1800g/hm2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风的方向 关注

文章收藏:4710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