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中风偏瘫】脑血管疾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中风后遗症(偏瘫),外伤性截瘫。

海阔天空 关注

收藏于 : 2019-03-02 20:14   被转藏 : 1   

脑血管疾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

通脉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白芍各15克,桃仁10克,生地15克,川芎、丹皮、桂枝、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活血、逐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脉迟缓或浮弱,舌苔薄白。

【加减】气血亏虚者,加党参,丹参;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口眼歪斜较甚者加全蝎,蜈蚣;头昏者加菊花、蔓荆子;失眠者加酸枣仁、女贞子、旱莲草;语言不利较甚者加胆南星、石菖蒲;血压偏高者可倍用黄芪,再加入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之属以重镇熄风(均为先煎)。对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者有良效。凡中风初期实证者忌用。

 加味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120240克,赤芍15克,归尾、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丹参24克,水蛭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气活血。

【主治】中风后遗症(偏瘫),外伤性截瘫。

【附记】周信有的愈瘫汤:大黄芪40克,赤芍9克,淫羊藿20克,红花、秦艽、僵蚕、广地龙、归尾、川芎、续断、川牛膝、桑寄生、骨碎补各9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偏瘫,语蹇,口眼歪斜,见于脑血栓者。用之多效。

上列二方,组成各有侧重,一重在益气活血,一重在兼补肾虚、祛风湿,故附方主治偏瘫复感风湿之邪而又肾虚者,用之为宜。

豨莶至阳汤

【组成】九制豨莶草30克,黄芪9克,天南星、白附子、川附片各6克,川芎、红花各3克,细辛1.5克,防风、牛膝各6克,僵蚕3克,苏木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扶阳熄风,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阳虚证),多见突然口眼歪斜,皮肤麻木,言语失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甚至卒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汗出肢凉,呼吸微弱。

【加减】如见清窍闭塞(牙关紧急),先用辛温开窍法。以细辛3克,煎汤化开苏合香丸3克。灌服,3小时内灌两次,待清醒并有饥饿感时,再进本方。

豨莶至阴汤

【组成】制豨莶30克,干地黄9克,盐知母12克,当归、枸杞子各9克,炒赤芍12克,龟板6克,牛膝、甘菊花、郁金、丹参各9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阴虚证),多见头晕耳鸣、目眩少寐、突然发生舌强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两手握固、肢体强直、时或抽搐、面赤身热、烦躁不宁,甚则也呈突然昏迷状态、言语失利,尿闭,便秘等。

涤痰熄风汤

【组成】法半夏、胆南星、云茯苓、明天麻、白僵蚕各9克,建菖蒲、远志肉、广陈皮各5克,双钩藤15克,水牛角30(刨片、先煎)、水竹沥2(兑服),生姜汁1(),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3次分服。

【功用】涤痰开窍,镇痉熄风。

【主治】中风偏瘫。症见痰涎壅盛、神志不清、舌强不语、一侧偏瘫、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风阳内扰、痰热阻窍之证。

通络活血汤

【组成】生石决明、黛蛤粉各30克,旋覆花、代赭石各9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地龙各10克,生穿山甲、僵蚕各9克,豨莶草、竹茹各12克,鸡血藤20克,知母、黄柏各9克,蟅虫、全蝎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平肝豁痰、通络活血。

【主治】中经络为中风证之较轻者,多为脑血栓形成。实证多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脉象弦滑而数。

【加减】若湿痰盛,加清半夏9克,广皮6克,茯苓12克;言语不利,加羚羊角粉1克,九节菖蒲、天竹黄、川郁金各9克;如不语或兼饮水即呛者,为会厌麻痹,除加上四味外,再加入天麻、白附子各3克;脉数大有力,加生石膏30克,龙胆草、栀子各9克;头重脚轻,加白蒺藜10克,钩藤12(后下),杭菊花、龙胆草、牛膝各9克,羚羊角粉0.6(冲服)

通络益气汤

【组成】黄芪、党参、鸡血藤各1830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豨莶草12克,当归、白术、地龙、僵蚕各9克,熟地、杭白芍各12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气养血、宣通经络。

【主治】中风(中经络虚证),多见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证。脉象弦软无力或濡滑。

【加减】若头晕,加生海蛤30克,白蒺藜10克,菊花9克,何首乌10克,或加麻桑丸30(布包同煎),或加鹿角胶9(烊化)。腰腿无力,加川续断、狗脊、枸杞子各12克,虎骨1(研细冲服);口干,加石斛30克,麦冬12克;大便干燥,加肉苁蓉30克,或加郁李仁、桃仁各9克;精神倦怠,加白人参(或西洋参)、鹿角胶(烊化)9克,何首乌12克;湿痰盛,加清半夏9克,广皮6克,茯苓12克;言语不利或声音低微,加九节菖蒲、巴戟天、山茱萸各10克,远志6克,天麻3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

中风先兆汤

【组成】生黄芪、童子参(即太子参)、茯苓、白芍、生地、玉竹、竹茹各15克,白术、甘草、当归、牛膝各10克,白茅根、鲜桑枝、赭石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5剂为1疗程。

【功用】益气、凉血、泻火、消瘀、降逆、化痰。

【主治】中风先兆。一般连服5剂即安然无恙。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凡人过五十或六十后,自觉手指或单侧上肢或上下肢半身发麻或木,皆为中风先兆,当急为预防,不可忽视。从师传经验及临床体会,无论左手或右手,自觉一指发生麻木,五年之内须防中风;两指麻木,应在四年内;三指麻木,应在三年内;四肢麻木,应在二年内;如五指俱麻,应在一年内;若半身上下(或左或右)手指和脚趾连肢体麻木,更加头目眩晕,上重下轻,行动飘然不稳,应在短期一月、长则半年之内;倘再加舌蹇、语涩、唇舌发麻,应在数日之内,如能及时治疗,尚可防止,否则必然中风,累见不爽。

通脉舒络汤

【组成】黄芪30克,红花、川芎各10克,地龙、川牛膝各15克,丹参30克,桂枝6克,山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活血、通脉舒络、排滞荡邪、祛瘀生新。

【主治】中风、痹证等偏于气虚血瘀者。

【加减】如意识、语言障碍明显,属气郁或痰湿内阻者,加郁金12克,菖蒲、法半夏各10克,茯苓15克;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者,原方去桂枝,加胆南星、郁金各10克;头痛甚者去桂枝、红花,加僵蚕10克,菊花15克;眩晕明显,属肝阳上亢者,去桂枝、川芎、黄芪,加珍珠母30(先煎),茺蔚子10克;纳呆胸闷、舌苔白腻、湿浊明显者,加白术、茯苓各10克,苡仁20克或藿香、佩兰各10克;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各10克;便秘、口臭者,加大黄12(后下);抽搐者去桂枝,加僵蚕、钩藤各10克。

发郁通络汤

【组成】羌活36克,葛根1530克,川芎1530克,地龙1015克,白附6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发郁化痰、通络祛瘀、熄风解痉。

【主治】风眩、风厥、风瘫等中风各期之证,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加减】风眩眩晕、风阳上亢、高血压者,加牛膝、车前子、肉桂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热者加夏枯草、菊花、元参;痰湿盛加南星、半夏;风盛者加代赭石、磁石、龟板;阴虚加元参、草决明;阳虚加淫羊藿、仙茅;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赤芍、郁金、土元、水蛭诸物;风厥期昏迷、高热者加牛黄安宫丸,寒者加苏合香丸。风瘫期加白薇、泽兰、甲珠、全虫、蜈蚣。本方有四味药常常加入,作用各异。菊花,清头目、散风热、柔血脉、益肝肾、解毒气、降血压;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治冠心病、气管炎;郁金,入心化瘀、舒肝利胆、开郁行气、宽胸止疼,降低血脂、胆固醇;山楂消内积、柔血脉、溶血脂、降血压、进食减肥。

丁氏七妙汤

【组成】生黄芪30克,生石决明(先煎)20克,金银花15克,夏枯草12克,全当归、赤芍、防风各9克,生甘草5克,鲜桑枝1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扶正、抑制血热沸腾。

【主治】中风,或中风先兆。

【加减】若血热甚者,加丹皮9克,倍夏枯草;手足麻甚者,加太子参30克,豨莶草15克;手足木甚者,加牛膝15克,淡竹茹12克;口干舌燥者,加大生地30克,石斛9克;气不顺者,加沉香3();心悸不寐者,加枣仁9克,珍珠母(先煎)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6(后入)

山花汤

【组成】山楂、赤芍、玉竹、路路通各12克,红花3克,地龙、当归尾各10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主治】中风先兆(小中风),类似现代医学的高凝血症。

【加减】若脾虚纳差加茯苓15克;血压偏高加桑寄生15克,天麻10克;血压偏低加川芎、升麻各10克;手足麻木加鸡血藤、牛大力各40克;舌蹇、语言不利加蜈蚣3克,僵蚕9克;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加石菖蒲10克;久病体虚加黄芪30克。

二仙芎归汤

【组成】仙茅15克,仙灵脾、巴戟天、川芎各12克,当归18克,知母15克,黄柏12克,牛膝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肾和血。

【主治】中风后遗症。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小便多加益智仁;肢体疼痛加鸡血藤、赤芍;重着或肿胀加苡仁、防已;拘挛加龟板、鳖甲、白芍;语言不利加天竹黄,石菖蒲;血压增高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或复方罗布麻片;舌苔变黄腻加竹茹,重用黄柏。

镇肝益阴汤

【组成】生石膏、生石决明、黛蛤粉各30克,龙胆草、栀子、天竹黄、九节菖蒲、旋覆花、代赭石、知母、黄柏、牛膝、川郁金各9克,竹茹、滑石、磁石各12克,安宫牛黄丸1(吞服),羚羊角粉0.6(冲服),犀角粉0.6(冲服,如无犀角粉则用广角粉或水牛角粉代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镇肝,豁痰开窍。

【主治】中风闭证(中脏腑即为脑出血之类),多见突然倒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瘫痪,脉弦滑而数,或沉弦而缓。

【加减】如突然昏仆,脉沉弦而缓者,必然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此为气血郁闭之象,可先用苏合香丸以开之,或于方内去安宫牛黄丸,加入苏合香丸,如服后脉转滑数,面转红润,再去苏合香丸,改用安宫牛黄丸。如患者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可用乌梅一个,温水泡软,塞于腮内,牙关即开。如肥胖人湿痰素盛者,加清半夏9克,广皮6克,茯苓12克;如痰涎壅盛,加竹沥水30(兑服),猴枣0.6(冲服),或先用稀涎散(白矾、皂角)1.5克,白开水送下,痰涎即顺口流出。神志清醒后,去安宫牛黄丸、犀角粉,加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30克,地龙、生穿山甲各9克,蟅虫3克以及大活络丹等,活血通络以治偏瘫;脉弦滑有力、头晕甚者,石决明可用至6090克,加菊花、白蒺藜各9克,天麻1.5克;面赤烦躁不安,脉数大有力者,生石膏可用至6090克;舌强言蹇,加全蝎3克,僵蚕9克;大便燥结,加瓜蒌30克,大黄、芒硝各9克;大便溏加黄连6克,芡实30克;如四肢已灵活,腰膝尚觉无力,加狗脊18克,续断、杜仲各12克;若偏瘫部已见活动,惟觉无力,脉象滑大之象已衰,可加黄芪30120克,党参30克,以及活血通络之类。然必须风痰已净,热势已平,方可加入参芪,以免闭邪于内,而遗终身之累;舌赤少苔,为阴液不足,加川石斛20克,北沙参、麦冬各15克;如热势不重,脉弦滑而不数,去石膏、石决明,改用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珍珠母30克。

【附记】余治疗此类病例,皆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以救急恢复神志为主,第二阶段,神志已清,再以治疗偏瘫为主。在临床上闭证病例比较多见,故用本方的机会亦较多。

固脱保元汤

【组成】黄芪、党参、熟地、山萸肉、桂元肉、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茯神、枣仁各12克,白术9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2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气固脱。

【主治】中风脱证,多见卒然昏仆不语、口开、眼合、手撒、遗尿、鼾声,或四肢厥冷,汗出如油,或面赤如妆,脉浮大无力,或沉细欲绝。凡五绝俱全者死不治。五绝之中心脾两绝(口开、手撒)最为严重。如再兼四肢逆冷,汗出如油,危在顷刻。为了挽救万一,可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扶正固脱。凡五绝中出现肝(眼合)、脾(手撒)、肾(遗尿)三绝者均可用之。

【加减】如四肢清冷,汗出如油,脉微细者,加附子15(先煎),干姜5克,待四肢转温即去之;药后病情好转,但仍昏迷时,加十香丹1(方见《肘后积余集》),分23次服;如天柱骨倒(证见头不能直竖),系督脉虚损,加鹿茸0.6(冲服),或用人参鹿茸丸1粒,分24次;大便燥,加肉苁蓉30克,或火麻仁2030克。

克瘫灵丸

【组成】蜈蚣3条,全蝎6克,乌梢蛇(蕲蛇尤佳)、土鳖虫、穿山甲、桑枝、桂枝各9克,干地龙15克,水蛭粉3克,丹参、鸡血藤各30克,桃仁、红花各9克,黄芪90克,赤芍、海桐皮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冷开水、白酒各半调和搓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服510克,温开水送服,如用对证汤药送服更佳。

【功用】益气活血、搜风通络。

【主治】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所致偏瘫),症见半身不遂或偏瘫,神志清而语言不利、口角舌体向对侧歪斜、鼻唇沟变浅、肌体肥肉松弛、握力消失、足软无力,甚则不能提,舌质瘀点或瘀紫斑,苔白或腻,脉弦滑或涩。

【加减】若症状或兼证严重者可加用对证汤剂内服。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本方对于中风偏瘫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改善均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临证一般应用本方服用即可。若有高血压病史,或证兼阴虚阳亢者,本方去黄芪、桂枝,加生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知母、黄柏各9克,熟地30克。待阳亢潜降,阴复证平后再用原方疗之。只要坚持用药,多能奏效或痊愈。

正舌散

【组成】白附子、石菖蒲、茯苓各15克,远志、川芎、广郁金、胆南星各9克,蜈蚣3条,全蝎3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服35克,以温开水(或温白酒)送服。或取本散(适量)外擦牙颊处,每日搽5次。

【功用】祛风化痰、活血熄风、通络开窍。

【主治】中风失语(脑血栓形成),证见中风舌强不语,或言语不利。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

秘方虎骨丸

【组成】虎骨(炙酥)15(或倍豹骨代之),朱砂、血竭、乳香(去油)、没药(去油)15克,金钱白花蛇2条,全蝎18克,马钱子200克,大枣500克。

【用法】先将马钱子加水1500毫升,加小黑豆50克共入砂锅内,用火煮至易剥去马钱子皮时为度,去净马钱子外面的皮毛及生长点,晒干用砂或土炒焦,同上诸药共研细末。再将大枣加米醋1500毫升,入砂锅内以火煮至醋尽枣熟为度,去净皮核,取肉捣烂如泥,和入上药末调和成丸如黄豆粒大小,晒干密封,勿泄气备用。每日早、晚各服34丸,女用黄()酒,男用白酒为引,不会饮酒者用开水送下,但药力稍弱。如常服34丸无知觉可渐增至68丸。

【功用】祛风寒湿邪、健脾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中风不语、瘫痪、麻木不仁及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无论病程长短均可用之。

【附记】服药期间,忌食大蒜、猪头肉、母猪肉、公种猪肉及鸡、鱼、虾、白糖、甘草、绿豆等。此药有毒性,服用一定不要过量,如见牙关过紧、四肢抽动、烦躁不安等症状,可急服白糖凉开水或甘草水,一饮即解。此药对风湿热证效果不佳。

化痰通腑饮

【组成】全瓜蒌3040克,胆南星610克,生大黄1015(后下),芒硝1015(分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改制成冲剂。

【功用】化痰通腑。

【主治】中风,若证兼见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者均可用之。

【加减】临证应用,硝黄用量一般掌握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宜过量,等腑气通后,再予清化痰热活络之剂,如全瓜蒌、胆南星、丹参、赤芍、鸡血藤、威灵仙等,针对中脏腑而见痰热腑实证的重证病人,还可加用竹沥、清开灵等。竹沥苦微寒,具清热化痰之功,可单用或兑入汤剂中服,每服3060毫升,日服23次。清开灵针剂40毫升加入250毫升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每日12次。

三化复遂汤

【组成】生大黄310克,枳实、川厚朴、羌活、半夏、防风、桃仁泥各10克,全瓜蒌30克,钩藤2030克,元明粉69(分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通腑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病(中经证)。表现为神志清楚,半身不遂病侧肢体不能活动,肌力0度或1度。大便秘结,数日甚至十余日不能自行排大便。可兼见口中有热腐气味,舌苔厚腻而黄,脉沉滑,重按有力等症。或渐渐出现神识恍惚,有欲向中腑证转化趋势。

【加减】上肢不遂者,加桑枝30克,片姜黄、红花各10克;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30克,怀牛膝1215克,川断15克;大便通畅后,去元明粉;去元明粉后大便仍一日二三次者,可减少大黄用量,但不可去掉;去元明粉后,大便虽能一日1次,但感到排便不太通畅,腹部略感胀满者,可另加焦槟榔1012克消滞行痰,通降腑气。时日稍久,病入血分,瘀血症明显者,加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川芎6克,患肢感到有感痛者,加红花10克,地龙9克,地鳖虫6克,络石藤2030克,伸筋草2030克;舌苔厚腻,食纳不香者,加苍术9克,藿香、佩兰各10克,陈皮36克,茯苓10克;兼有言语不利者,加全蝎69(或蝎尾1020),菖蒲、远志各10克;有欲向中腑证转化者(神识有些恍惚),加菖蒲、远志各12克,天竹黄10克,或再加服牛黄清心丸。

镇肝复遂汤

【组成】生石决明2535(先煎),生牡蛎、生代赭石各2030(均先煎),胆南星、制半夏各10克,化橘红12克,茯苓15克,钩藤30(血压高者后下),全蝎69克,桑枝30克,红花、桃仁各10克,赤白芍各12克,菖蒲、郁金各10克,炙山甲69克,竹沥汁5060毫升(临服前滴入生姜汁二三滴),分2次随汤药同服。羚羊角粉11.5(分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镇肝熄风,化痰结络。

【主治】卒然中风,神情烦躁,半身不遂,口面歪斜,言语不利,神志尚清楚,或兼患肢抽动拘挛,属肝阳旺,肝风盛之证。适用于西医之脑血栓形成刚发病后,或突患脑溢血轻症(出血量少,未出现神志昏迷者),可即服此方。

【加减】半身不遂主要在上肢者,减郁金、赤芍、加片姜黄912克,葛根10克,羌活6克;半身不遂主要在下肢者,减药同上,加桑寄生30克,怀牛膝、川续断各15克,地龙9克;言语不利明者,加羌活6克,改全蝎为912克;口眼歪斜较重者减药同上,加白僵蚕912克,白附子6克,白芷6克;大便不畅通者,加川军36克,全瓜蒌30克,把桃仁改为桃仁泥;患肢有时拘挛者,加伸筋草,生苡仁各30克,鸡血藤15克。

活瘀复遂汤

【组成】桑枝30克,地鳖虫69克,红花、桃仁各10克,皂刺69克,赤芍912克,蜈蚣23条,钩藤30克,半夏10克,化橘红12克,茯苓15克,地龙69克,川续断1518克,怀牛膝15克,炙山甲6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活血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中风病(中经证)恢复期。症以半身不遂为主,其他症状不明显,中风后已数月(或更长时间),半身不遂之症迟迟不见恢复者。

【加减】大便经常干燥者,加全瓜蒌30克,洒军5克,或加当归9克,生军35(体胖痰盛者,用前者,体瘦、血虚者,用后者);上肢不遂明显者,去地龙,加片姜黄912,桂枝612克;言语不利者,去蜈蚣,加羌活69克,全蝎69克;兼有头晕者,去地龙,加天麻912克,泽泻2530克;症情较痼者,加水蛭36克;下肢不遂明显者,加重川断,牛膝用量,另加杜仲15克,补骨脂(或巴戟天)912克;足部浮肿者,加重地龙、茯苓用量;患侧脉象明显小于健侧脉象者加黄芪1530克,当归9克;见人易哭者,去赤芍、地龙,加天竹黄9克,合欢花6克,节菖蒲9克,远志9克;吞咽时容易发呛咳者,去赤芍、蜈蚣加代赭石15259(先煎),旋覆花10(布包),羌活、全蝎各9克;健忘者,去地龙、赤芍、蜈蚣,加菖蒲、运志肉各912克,生龙骨15(先煎),炙鳖甲15(先煎),水蛭3克;肢体沉重,舌苔厚腻,痰浊壅盛者,加竹沥汁60毫升(兑入生姜汁二三滴)分冲。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海阔天空 关注

文章收藏:6642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