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这里有30个中医验方笔记

蓝背狐

收藏于 : 2019-01-18 20:31   被转藏 : 1   


编辑:小药童

失眠的痛苦……说多了都是泪为了便于你更透彻地理解学习失眠,本文将从以下9个方面展开:


1、什么是失眠?

2、五个失眠证型及方药

3、名医施今墨治疗失眠的经验方

4、名医岳美中治疗老年失眠的经验

5、三张只有三味药的失眠便方


6、治疗失眠的四种外治法

7、失眠的预后转归

8、治疗失眠的注意要点

9、失眠相关的古代文献精选


那么多方,小药童反复校验核对,瞅地眼睛都要花了,为你精心整理出了这篇失眠验方笔记,要好好学哦

1

什么是失眠?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2

五个失眠证型及方药


1、肝火扰心证


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有清泻肝胆实火之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若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以疏肝解郁。若肝胆之火上炎的重症,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大便秘结者,可改服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


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抗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枳实、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若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


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植、莱菔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


若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


3、心脾两虚证


症状: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牌,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若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


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若兼见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4、心肾不交证


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前方以滋阴补肾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丹皮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若阴血不足,心火亢盛者,可选用朱砂安神丸。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生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5、心胆气虚证


症状: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证机概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前方益气、镇惊、安神,适用于心胆气虚,痰浊扰心所致的不寐易惊,心悸气短;后方养血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血偏虚的虚烦不寐。


常用药:人参、茯苓、炙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益气养血;若木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香附、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牌;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3

名医施今墨治疗失眠的经验方


临床所见之失眠,多属于神经衰弱,精神衰弱。引起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病、心脏病等,都可以有长期的睡眠失常,必须在治疗本病之外兼治睡眠,方可奏效。


余多年临床所见之失眠有四种情况:


1、入睡不能;

2、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

3、时睡时醒极易醒觉;

4、似睡非睡,乱梦纷纭。


治法如下:


1、凡心肾不交者,宜用酸枣仁汤或枕中丹及《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以交其心肾。


2、血不上荣者,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则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或十四友丸以补之。


3、脑肾不足者,若为肾水亏,则用六味、杞菊、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


若是梦遗及虚怯者,则十全大补汤或丸、三才封髓丹及还少丹之属,皆可用之。


4、心阳亢盛者,心烦不眠,宜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敛其阴。


5、阴虚不眠者,以生津养血为先,用二冬、二地、二至、玄参、阿胶、花粉、石斛等味,以滋其源,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绮石老人有言:“专补肾水,不如补肺滋其源”,此治本之旨也。


6、阳虚不眠者,以益气为先,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宜用参、芪、术、怀山药、莲子肉以固其气,亦即绮石老人:“阳虚之所当悉,统于脾也”之意。



7、胃热不眠者,胃实不眠者,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川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


王肯堂之治失眠以理痰气为第一义,盖即指此。胃虚不眠者,宜以秫米半夏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


8、胆热不眠者,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意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退则已。


9、胆寒不眠者,胆虚不眠者,用千金温胆汤(按:此方载在《千金方》内,以生姜分量最重)。


《兰台轨范》说明:“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又云:“方中一味生姜,已足散胆中之寒”。是以说明制温胆汤之意义,生姜散寒,兼振脾阳,胆寒散,脾阳振,自能入睡


但近人用此方,每多去姜,此系采取《时方歌括》所载之方。陈氏并云:“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加竹茹以清膈上之虚热,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亦有加茯苓者,此系采用《证治准绳》治惊门内之方。我个人体会,治病用药,贵在辨证精确,灵活运用。


如系胆经虚冷,自以遵守《千金方》之法为是。如系胃有伏热,胆虽虚而非寒甚者,则不妨采取陈氏之意,是在医家临证时审度之。


10、肝为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宜采用炙甘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其有因肝虚所致,可用《本事方》真珠母丸。


11、此外更有多梦卧不安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栀子豉汤合用,多有效;或栀豉汤、朱砂安神丸加琥珀末(按:栀豉汤本系治虚烦之法,但多梦不安者,加此二味,亦颇有效)。


12、又有教师、演员职业者讲演过多,伤津伤气而致失眠,以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治之。


13、又有胆胃俱病失眠者,治胃无效,治胆亦无效,胆胃合治方能奏效。


14、更有一种久患失眠而阳痿者,则须用鹿茸、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等药以助阳,睡眠即安。此即张景岳所谓:“阳为阴抑,宜养阴中之阳”之意。


4

名医岳美中治疗老年失眠的经验


不得卧的失寐,老年人多因饮食过量,胃有积食,支撑心下,导致胃气不和,胃不和则睡不安,使阳明气逆而呼吸有音。


有因贪口腹恣嗜肥甘厚味,则助湿酿痰生热,上扰空窍,因而失眠;有因喜食生冷瓜果,伤及脾胃之阳,而寒从内生,腹痛泄泻,亦碍眠卧,此证多见脘闷嗳气,胀满不舒,或大便不爽,舌苔黄、白而腻、脉象滑。


1、若不能正卧或偃卧者,宜从《沈氏尊生书》和胃汤。


2、若肺气盛、脉大者,参以钱乙泻白散。


3、若积滞已消,而胃气未和,尚不能入睡者。用半夏秫米汤以和胃,古人谓阳气盛不得入于阴,故目不暝。


应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半夏汤服之,则胃气得通,其效立见。


半夏汤方:半夏10克,秫米18克,长流水八茶盅,扬之万遍,取四盅煎之,炊以苇茎火,趋沸加入秫米、半夏,待煮剩一大盅,饮一小杯,日三稍益,以和为度,久者三服可愈。


4、若水停心下不得卧者,宜《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5、积食治法:用《丹溪心法》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清热,或用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


伤食者加山楂;伤面食者,加炒莱菔子;伤米面薯芋等食者,加微炒短麦芽;伤谷食者,加生谷芽;伤酒食者,加枳椇子、葛花;伤瓜果食者,加草果仁



6、若脚气不得卧者,宜《证治准绳》鸡鸣散。


如逆气冲心,神气闷乱,脉搏欲绝,用本方去苏叶、陈皮、桔梗、加入沉香、肉桂、附子、法半夏,以急泄湿浊,降其冲逆。


治验:我于1942年,患脚气上冲心窝,疼痛欲死,蹲于炕上,汗出而喘,急遇友人王立斋医生,为疏鸡鸣散方:苏叶10克,吴茱萸6克,桔梗、生姜各15克,木瓜、陈皮各30克,槟榔七枚(打碎)。


用清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渣,再入清水二碗煎之,取一小盅,两次药汁和匀,置床头,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次,冷服。吃烧饼压之,至天明,下黑粪水半痰孟,疼痛止。早饭后稍进饮食。


干脚气、湿热脚气,不宜使用本方。


7、喘不得卧失眠者,宜《沈氏尊生书》苏子竹茹汤。


5

只有三味药的三张失眠便方

作者/赵金铎先生


失眠一病,临证极为多见,余经数年摸索筛选,自拟治疗失眠便方三则,用之颇感应手。


1、酸枣仁15~30g,麦冬9g,五味子5g。主治:气阴不足,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酸枣仁15~30g,生地12g,五味子5g。主治: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五心烦热,夜难成寐,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3、酸枣仁15~30g,半夏9g,五味子5g。主治: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失眠惊悸,口干黏腻,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三方药味虽简,然果能辨证施用,每获良效。


6

治疗失眠的四种外治法


1、艾灸法
材料:艾条1只。
用法:艾条悬灸百会穴15分钟,1日1次。


2、贴药法
材料:吴茱萸5钱、肉桂5钱。
用法:将药材研成末,取适量加水调成糊状,外敷涌泉穴,纱布盖住,以透气胶带固定,睡前贴上,醒后除去即可

3、药枕法

材料:杭菊花2斤、川芎8两、丹皮6两、白芷6两。
用法:全部药材切碎装入枕袋,睡眠时使用。

4、按摩法
手法:床上坐姿,两足心相对,用两拇指按摩,由足心往内脚踝,轻轻推按,推按12次,然后躺下,足尖向前、向后九次,向前时吸气,向后时吐气,吸吐气时均匀而缓慢,越慢越好,之后静卧不动即可入睡。



7

预后转归

不寐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


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易产生情志病变,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痰热扰心证者,如病情加重有成狂或癫之势。心胆气虚证者,日久不愈亦有成癫之虑。


8

治疗失眠的注意要点


1、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以防碍脾;交通心肾,用引火归原的肉桂,其量宜轻;


益气镇惊,常需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火,注意养血柔肝,因“肝体阴而用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


2、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不寐虚实的不同,加用重镇安神或养血安神之品。


重镇安神常用生龙骨、生牡蛎、朱砂、琥珀;养血安神常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眼肉。


3、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顽固难愈的失眠,多与脏腑气血失和有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或有瘀点者,可从瘀血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


4、心理治疗在不寐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使患者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必要时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9

古代文献精选


1、《医学心悟・不得卧》:“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保和丸主之。有心血空虚,卧不安者,皆由思虑太过,神不藏也,归脾汤主之。


……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有湿痰壅遏,神不安者,其证呕恶气闷,胸膈不利,用二陈汤导去其痰,其卧立至。”


2、《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


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


3、《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特别提醒:文中可能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为用户分享内容,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蓝背狐 关注

文章收藏:5143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