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也吃饭,就是没dabian ——生命在后天,阳明与太阴

海阔天空 关注

收藏于 : 2019-01-18 14:48   被转藏 : 1   

人的先天之本在肾,是指肾中的精气,肾中的元阳是缔造生命的最精髓物质,在《黄帝内经》中称其为“天癸”。

古代医家又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本就是本源,是本能,是承载生命信息的基础。我们常说先天不足后天来补,那么后天之本——脾胃,在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中当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人们眼中与脾胃相关的疾病,无非就是以现代医学命名的胃炎、急慢性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在中医学看来,脾胃的失调远不止带来这些疾病,据蔡氏经方的临床实践观察,脾胃衰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脾胃虚弱寒邪内生,带来中焦不运、升降失调、百病丛生。二是脾胃之热虚实夹杂,中焦热耗,导致脏腑早衰早败。

医者临症辨脾胃之病,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阳明和太阴与人体正气息息相关,病则虚实夹杂、寒热交替、变化多端。根据临床所见,我写出一段歌诀,

天天也吃饭,就是没大便;

阳明与太阴,患病热与寒;

外邪常不解,饮食亦依然;

口臭苔如常,晨吐黄涎黏;

阳明热气耗,宿便留肠间;

水谷精蒸发,痔疾大便难;

日久肠垢壅,肠溃息肉添;

热化久成毒,恐化成恶变。

当今时代很多孩子的疑难问题,也是由于阳明太阴失调,孩子多动、狂躁、发育不良、身材矮小,这是阳明实太阴虚。抽筋、癫痫、多汗,这是阳明虚太阴实兼长期太阳表症携带。

年轻人脸上油大,长疹子、长痘痘、大便难解、口腔溃疡,常是阳明太盛太阴虚寒。经常腹痛腹泻、痔疮出血、食冷腹痛、不耐饥饿,这多是太阴有热胃气不足。

老年人心慌、心悸、胸满闷胀、头晕心烦、口苦口臭、多食易饥,这常是胃腑与肠道积热,热气弥漫,太阴偏虚。

有些老年人,天天饮食如故,胃口好,就是大便难解,或大便太少,有的一周解一次大便,有的三五天解一次,这是由于阳明太实,太阴太虚,内热蒸耗,肠道内糟粕化气,大便变少,久而久之会残留宿便,滋生便毒,引起肠痈肿瘤。

有的老年人看似腹部不大,用手触诊,脐周坚硬或脐腹部触及条索状物,这是由于腑气便结日久必然引起心慌心悸,心血管疾病,或引起头晕头疼,西医检查常说脑供血不足。

“阳明好比湖与海,大肠好比太平洋”,中老年病看似多在心脑血管,实则应该从阳明太阴论治。人到老年邪气归于阳明,正气耗于太阴,污浊存于大肠,发病起于大肠。

保健品、降压药、降糖药、扩血管药实则只治其标,难治其本,医者明白生命在后天,阳明与太阴,将会为临床创造更好的疗效。

阳明太阴的调治的关键是拿捏好寒热,兼顾住虚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健脾和胃就可以。

蔡氏经方的思路是,胃强脾弱者,泻阳明保太阴,常用方大小承气汤合理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大黄、生石膏;大柴胡汤加白术等。脾强胃弱者,清太阴顾护阳明,常用方是甘草泻心汤加麦冬、砂仁;黄连汤加陈皮、炒内金;此种病人若伴有血糖高,就用谷疸汤加肉桂、天花粉等。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海阔天空 关注

文章收藏:663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