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藏家298 关注

收藏于 : 2022-07-05 21:28   被转藏 : 4   



中医诊断学基础总结(精华)

五味古法中医   2019-01-07
一、中医诊断学概述


主要内容:

四诊:望、闻、问、切诊;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二、中医四诊
望 诊



三、中医辨证


八纲辨证

(一)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一般地说,病在皮毛、肌腠,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血脉、骨髓,部位深在者属里证。
(二)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三)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四)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




真题串讲篇


【字体颜色说明】

1.真题:红色→答案;

2.方剂:☆→大纲要求一级方,☆→大纲要求二级方;

3.方剂:方歌中绿色字体为君药

4.阴阳表里关系:蓝色→主阳、主表、主轻证绿色→主阴、主里、主重证

5.其他:红色→重点关注相关联系同色


2011-135.下列证候中,可出现弦细脉的有(  )

【A】肝肾阴虚证  

【B】肝郁血虚证  

【C】肝郁气滞证  

【D】肝郁脾虚证



【考点】

弦细脉

肝肾阴虚;血虚肝郁;肝郁脾虚。[2008.92、2011.135、2012.135]

A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1.肝肾阴虚证

【概念】: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胁肋胀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因→久病失调,或情志内伤,或房事太过,或温病后期,肝肾阴亏。

①头晕目眩→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②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肾阴不足,上不能滋养头面,下不能充养腰膝。

③胁肋胀痛→阴虚肝脉失养。

④失眠多梦→阴虚则热,虚热上扰,心神不安。

⑤口燥咽干→阴虚津不上承;五心烦热→虚热内炽;颧红盗汗→虚热上扰,内迫营阴;男子遗精→虚火扰动精室;女子经少→肝肾阴亏,冲任失充。

⑥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

【辨证要点】:头晕耳鸣,胁肋胀痛,腰膝酸软,遗精,经少与虚热证并见。

2.舌红干而渐痿者→肝肾阴虚。


【交叉→方剂】


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君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囊;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肝郁此方良。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


【交叉→中内】

关格→肝肾阴虚证,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杞菊地黄丸+羚角钩藤汤。

关格→肝肾阴虚证,肝风内动→浊邪入营动血者→清热开窍,息风止痉→犀角地黄汤、清营汤、至宝丹、紫雪丹。

痫病→肝肾阴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伴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少津,脉沉细数→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大补元煎 

【交叉→中药】

熟地黄:为治疗血虚证之要药,为治疗肝肾阴虚之要药。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B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方剂】


逍遥散☆《局方》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养血卓。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C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1.肝郁气滞证

【概念】: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致肝经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经郁结证、肝郁证。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易怒,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胸闷,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见梅核气,或瘿瘤、瘰疬,或胁下积块。病情轻重与情志关系密切。

【证候分析】: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其他病邪引起肝气失于疏泄、条达。

①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之经气不畅。

②情志抑郁、易怒,胸闷,善太息→肝失条达,不能调节情志。

③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肝郁气滞,气机紊乱。

④见梅核气,或瘿瘤、瘰疬,或胁下积块。

⑤脉弦→肝病表现。

⑥因肝主疏泄,故病情轻重与情志关系密切。

【辨证要点】:情志抑郁,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或妇女月经失调。

2.望颈项→瘿瘤→甲状腺肿大→活动度好→肝郁气结。

3.脉诊

沉弦脉

肝郁气滞;水饮内停;寒凝肝脉。

弦紧脉

寒滞肝脉;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寒证;痛症]。


【交叉→中药】

柴胡

①辛苦微寒;肝、胆、肺;根。

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退热截疟。

③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

  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

  子宫脱垂,脱肛;疟疾寒热。

④3-10g;“柴胡劫肝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或慎用。

【注】

a.治疗少阳证合黄芩[一清一散,共解少阳之邪];

b.柴胡、升麻、葛根同记;

c.截疟[疟疾发作有时、寒热往来];

d.治疗少阳证的要药。

e.升阳:柴胡;升麻;葛根;黄芪。

青皮

①苦辛温;肝、胆、;果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④3-10g。

 

【注】

a.疏肝:佛手、香橼、香附、青皮[..破气]......

b.偏食[有胃没脾]没注意吧?

 

川楝子[XD]

①苦;肝、小、胱;果实。

②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清热燥湿;疗癣]。

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秃疮]。

④5-10g;[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脾胃虚寒慎用。

【交叉→中药】

a.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b.苦楝皮[YD]:杀虫疗癣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根茎。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③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④6-10g;醋炙疏肝止痛作用[↑]

【注】

a.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

b.妇科调经之要药。

【交叉→内科→胃痛】

寒邪客胃证→良附丸加味。


【D选项交叉考点】

【交叉→中诊】

肝郁脾虚证

【概念】: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脾不调证。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或急躁易怒,腹胀纳呆,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舌苔白,脉弦或弦缓。

【证候分析】: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木郁克土;或思虑伤脾,劳倦过度,脾失健运,反侮肝木所致。


【注】

肝主疏泄,有协调脾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气机通畅,有助于肝气的疏泄,故肝脾两脏发生病变时,可相互影响,称为肝郁脾虚证:

*木横侮土: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致脾失健运。

*木壅侮土:脾运失健或脾虚湿蕴,而致肝失疏泄。

①胸胁胀满窜痛→肝失疏泄,经气郁滞。

②情志抑郁,善太息→肝气不舒。

③急躁易怒→肝失柔顺之性。

④腹胀纳呆→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

⑤腹痛欲泻→脘腹气滞;泻后痛减→泻后气机得畅。

⑥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气滞湿阻。

⑦舌苔白,脉弦或弦缓→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之象。


【辨证要点】: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腹胀纳呆便溏。

【鉴别→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


证候

共同点

不同点

肝郁脾虚证

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肝气郁结状。

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脉弦。

脾失健运表现

食少纳呆,腹胀泄泻

肝胃不和证

胃气上逆表现

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 



【交叉→方剂】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又腹痛,柔肝祛湿重实脾。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

柴芍淮山黑芥穗,补脾化湿止带神。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注】抑木扶土法。



【交叉→中内】

泄泻——肝郁脾虚证——泄泻肠鸣,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舌淡红,脉弦——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交叉→中诊】

1.①萎黄→脾气虚;②黄而虚浮→脾虚湿蕴;③面色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肝郁脾虚[时干时稀];脾虚[先干后稀]。

3.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脾虚:又称月经愆期,指经期不定,月经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特别提醒:文中可能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为用户分享内容,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藏家298 关注

文章收藏:1

TA的最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