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桂枝汤大汗不止,五苓散三剂而愈——从此看方证对应的真谛

永远

收藏于 : 2022-08-12 09:10   被转藏 : 4   

       患者李某,男,27岁,2016年1月底某日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恶风、恶寒,咽喉不适,自服感冒清热颗粒后卧床,午间出现发热,体温38度,无汗,喷嚏频作,大量清涕。自服非甾体抗炎药,再进一包感冒清热颗粒,1小时后汗出热退,但恶风、恶寒未解,乏力,无食欲。昏睡至晚间,再次出现高热,体温39度,伴全身寒战,喷嚏流涕程度同前,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通宣理肺丸,汗出热退遂入睡。隔日晨起再次发热汗出,恶寒、恶风有所减轻,但咽喉疼痛剧烈,自服连翘解毒丸症状无明显缓解。全日发热汗出、热退、再次发热汗出,连续循环出现。发热时自测体温37-38度之间。夜间入睡后症状无缓解。再日,咽痛稍缓解,低热汗出,微恶寒,乏力困倦,皮肤扪之潮湿。某医察其脉浮,见发热汗出、恶风、恶寒。投以桂枝汤,药后汗出更甚,患者终日汗出如洗,一小时就可以湿透衣被,仍发热,体温37.5度左右,恶寒、恶风、喷嚏、流涕有所减轻。遂寻西苑医院张东主任医师就诊,患者脉浮缓,中取滑,沉濡。舌红苔薄白微水滑。张师先投以归一饮:


       处方:制附子10  干姜15 大枣20  1剂


       一剂后患者热退身凉,恶寒、恶风解,不再流鼻涕打喷嚏,但汗出仍不缓解,日夜不止,汗湿衣被。患者仍乏力,困倦,食欲差,无口渴,无小便不利,无小腹胀满,无呕吐,舌脉同前。张师处以五苓散。

处方:肉桂8 茯苓10 猪苓10 白术10 泽泻15   6剂 


       三剂汗出止 ,六剂诸症悉愈,食欲恢复,乏力缓解如常人,最有意思的是患者自述服药到第五剂,忽然视力增长患者有近视眼,忽然比以前能够看的更远更清楚,算是意外之喜。

       按:归一饮治疗感冒常常效如桴鼓,以元气之复也,此节留待以后的医案再述。此案一开始让笔者不得其解的是明明患者是伤寒脉浮缓,汗出、恶寒、恶风,脉症都符合《伤寒论》的桂枝汤证,何以用了桂枝汤反而大汗不止?张东老师何据反用五苓散,考患者既无《伤寒论》五苓散证常见的小便不利、口渴,也无心悸、呕吐、痞满、癫眩,而是汗出,且是大汗出,考《伤寒论》虽有“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之语,但此条重点还在口渴与不渴之鉴别,而更多的反而是“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以及五苓散方后注“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五苓散似乎是个发汗剂,此案何以汗出不止,且不具备《伤寒论》五苓散的诸多之症,反用五苓散,而又效如桴鼓?


       起初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后只能求教与张东老师。


       张师言:“学习《伤寒论》贵在学习《伤寒论》的思想灵魂,而不必泥其方,泥其条文,所以我常常说学习《伤寒论》最好的古代医家恰恰是温病学派的大师叶天士。同样,学习《伤寒论》的方剂,不能只学会了对症(症状)下药。大家都知道方证对应,但这绝不是方剂与症状的对应,否则就成了西医的“有几个主要指标、症状或体征、几个次要指标、症状或体征就诊断某病”,中医的证变成了综合征,这也是受到了西医思维的影响,这不是真正的中医,方证对应必须是方与病机对应才是对的。前医以患者脉浮缓、发热、汗出、恶寒、恶风,以其非常符合《伤寒论》桂枝汤的条文,就误用桂枝汤,造成汗出不止,其实这是辨证不细所致。脉浮为在表,脉缓也可以是湿邪,而更有脉中取滑、沉取濡,皆水湿之象,再甄之于舌,舌苔微水滑,皆是水湿之象。桂枝汤本为甘温之剂,《伤寒论》云“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甘本助湿,患者本为水湿,故而服桂枝汤会汗出不止。何以水湿会大汗出,其实患者出汗是患者自身排湿邪的一种保护反应,出汗是人体排湿的一种方式,和小便多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在膀胱之里,一个是膀胱之表而已,而五苓散恰恰是表里兼治。《伤寒论》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正是此意,以其湿邪既已有汗出这一排泄之路,故没有小便不利;以其水湿在太阳之表,故不必有有口渴、心悸、呕吐、痞满等等,但太阳蓄水之病机一也,所以用五苓散不止汗而汗自止。五苓散发汗是解水郁,五苓散止汗亦是解水郁,其理一也,其病机一也,岂可斤斤计较于症状而胶柱鼓瑟,故当今之方证对应如果不是方与病机相应,实在是舍本求末之举。至于为什么患者出现视力转佳,留待大家思考。”

   

       张师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使我真正明白了辨别病机的重要性。


 

   原创、用心、真中医

          — 良医之路公众号,与你同行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如引用请标明来源于良医之路以及作者名。如擅自盗用将承担法律后果。

原创是一种态度,原创更是实力的展现!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