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人体运转的润滑剂

topphoenix

收藏于 : 2019-01-07 08:13   被转藏 : 1   

作者  王  里

 

《内经·阴阳离合论》中有两句至关重要的话。

第一句是:“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第二句是:“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第一句话,对理解和运用张仲景《伤寒论》关于少阳病的辨治理论至关重要;同样,第二句话,则对理解和运用张仲景《伤寒论》关于厥阴病的辨治理论至关重要。

然而在一些中医高校《内经讲义》的教材中,这两句话往往避而不谈。一些医家在其论著中讲解这两句话时,也常常不得要领。笔者很欣赏刘力红先生《思考中医》这部著作,此书讲到三阳三阴之开合枢时,对第一句话的阐释很有启发性,而对第二句话的阐释则不甚了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偶然用起文字编纂职业病的手法,把第二句中的两个字试着互换了一下,啊呀,脑洞大开呀,一通百通了!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阴为开,少阴为阖,厥阴为枢。”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再仔细对比论证一番,觉得自己太有道理了,于是得出的结论是:古书错简,理当还原。

道理何在?下面请听笔者徐徐道来。

首先,将《内经》原文前两组用斜线连接,看看它们的表里对应关系:太阴为开,阳明为合,与六经表里对应关系逻辑一致;而太阳和厥阴没有表里关系,怎么能合到一起去呢?

然后,再用同样方法考察笔者修改后的两句话:太阴为开,阳明为合,太阳为开,少阴为合。表里关系成立。

最后,原文的“枢”是少阳和少阴,从表里关系来讲,少阳无法和少阴对应;改后的“枢”是少阳和厥阴,表里关系成立。

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枢”的问题。

“开”、“合”、“枢”,这是一个既抽象又形象的概念。

这是一扇门的两种不同状态和形成这两种状态的机制。在一开一合的状态不断变动当中,人体的经络气血形成了上升与下降的圆运动。保证开合状态的正常运转,“枢”的作用最为关键。“枢”是门轴,它既非开,亦非合,所以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8条便有了“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的说法。可别小看了这句话,世上有关少阳为半表半里的一切论争都来自于这句话。

质疑半表半里者认为,《内经》无此说,且仲景也无半表半里的更多论述,也不可能存在所谓半表半里的病位。

但自宋代成无己提出半表半里说后,千多年来,大多数医家坚持此说,有人甚至为半表半里说制定了解剖学意义上的具体部位。

之所以争论不休而没有结果,在笔者看来,就是因为对仲景老先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这句话存在理解上的根本误区。

第一,“半在里半在外”的“里”“外”二字并非指的具体的人体内部与外部,因而就谈不上任何表里关系,病位问题更是离题太远。在这一点上,成无己错光了。

第二,仲景这里的“里”“外”,是用形象的办法抽象出来的阴阳运动的不同状态,即开、合状态,也称为升降状态。“半在里半在外”,指的就是“枢”,它既不在里,也不在外,既非开,亦非合,少阳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状态,因而决定了少阳病的一切治法。

如果这样理解,有关少阳病的千年难题,将一扫而空。

写到这里,笔者倒是开始怀疑起自己来了,移动两个字就把千年争论平息了?难道鄙人真的有那么聪明吗?有点不像啊!

现在再说说厥阴问题,这才是本文的正题。

“太阴为开,少阴为阖,厥阴为枢。”由此,关于厥阴我们也可以得出与仲景同样的断语:“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如果说,少阳皆虚证,因而有寒热往来的特殊体征,那么厥阴亦皆虚证,因而有上热下寒的特殊体征。如果我们把少阳病的寒热往来看作是相对动态的、横向的,那么厥阴病的上热下寒也可以说是相对静态的、纵向的。

少阳有咽干,厥阴有消渴;少阳胸胁苦满,心烦,厥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少阳默默不欲食,喜呕,厥阴则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少阳病是相火外出不利,厥阴病是相火下达不利。

机械的“枢”出了问题,需要上点润滑剂,人体的“枢”出了问题,也需要加加油,所以,少阳病的小柴胡汤和厥阴病的乌梅丸都少不了相当比例的人参。小柴胡汤的真谛在于升清降浊达到“和”的状态,乌梅丸的真谛在于清上温下达到“和”的状态。

有医家认为,厥阴病的特点在于厥,或寒厥或热厥,乌梅丸既不治寒厥有不治热厥,因此主张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而主张四逆类为厥阴病的主方,笔者对于此论不能苟同。厥阴之所以为厥阴,其基本特征当为阴尽阳复。上热下寒是其普遍状态,而寒厥热厥是其极端状态。如果早早地将上热下寒问题调整好,病情也就不至于发展到极端。而主方的意义并不在于治疗极端状态,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问题在于除了治疗蛔厥,仲景老先生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关于乌梅丸的论述。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事实蒙住了我们的双眼,乌梅丸那么一个集中了许多大热大寒药物的方子,让我们用起来放不开手脚?

据笔者观察,人过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上热下寒的现象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离不开这个现象。有的患者在夏天三十七八度的温度下,上面汗流浃背,下面穿着毛裤还嫌凉,腰腿疼痛站不起来,医生却开补肾壮骨药物。有的冠心病患者,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等各种药吃遍,解决不了心悸气短胸痛问题,乌梅丸最后却起了决定作用。笔者以为,这些问题都有很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空间。不仅是乌梅丸本方,以乌梅为主的组方对降胆气,敛相火,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病症,应该都有很好的前景。

赞曰:成无己误人不浅,竟逾千年。今笔者正之,功莫大焉。且自饮梅酒三杯以贺之。

20180724

 阅读文章全部内容  
点击查看
文章点评
相关文章
topphoenix 关注

文章收藏:4574

TA的最新收藏